機構檔案
- 機構級別:普通會員
- 信用等級:
資料認證
未通過身份證認證
未通過營業執照認證
- 瀏覽人次:
次
- 加盟時間:2018年07月24日
商家資訊
髖關節的結構和功能介紹
發布者:北京瑞祺祥 發布時間:2019-03-20 來源:bjrqx
髖關節的結構、作用
髖關節(hip joint),由股骨頭與髖臼相對構成,屬于杵臼關節。髖臼內僅月狀面被覆關節軟骨,髖臼窩內充滿脂肪,又稱為Haversian腺,可隨關節內壓的增減而被擠出或吸入,以維持關節內壓的平衡。髖關節為多軸性關節,能作屈伸、收展、旋轉及環轉運動。但由于股骨頭深嵌在髖臼中,髖臼又有關節盂緣加深,包繞股骨頭近2/3,所以關節頭與關節窩二者的面積差甚小,故運動范圍較小。加之關節囊厚,限制關節運動幅度的韌帶堅韌有力,因此,與肩關節相比,該關節的穩固性大。而靈活性則甚差。這種結構特征是人類直立步行,重力通過髖關節傳遞等機能的反映。當髖關節屈曲、內收、內旋時,股骨頭大部分脫離髖臼抵向關節囊的后下部,此時若外力從前方作用于膝關節,再沿股骨傳到股骨頭,易于發生髖關節后脫位。
髖關節的鍛煉
髖關節伸屈活動鍛煉法:仰臥位,使關節伸展,雙手叉指合掌抱住股骨下端,利用反復屈肘力量往上拉與主動屈髖活動相結合,持續活動5~10分鐘,次數幅度逐漸增加,開合法:正坐于椅、凳上,髖膝踝關節各成90°角,雙足并攏,以雙足尖為軸心作雙膝外展,內收運動,以外展為主3~5分鐘。
髖關節功能鍛煉方法
髖關節的活動可促進滑膜代謝旺盛 而不斷產生滑液,有利于軟骨的修復和再建,有利于股骨頭的修復與塑形,有利于髖關節功能的改善。下面介紹幾種常用的髖關節鍛煉法:
一、床上鍛煉法
(1)髖關節伸屈活動鍛煉法:仰臥位,使關節伸展,雙手叉指合掌抱住股骨下端,利用反復屈肘力量往上拉與主動屈髖活動相結合,持續活動5~10分鐘,次數幅度逐漸增加。
(2)髖關節作外展、內收活動,雙膝屈曲約90度,與肩同寬,膝關節作內收、外展運動,持續5~10分鐘。
(3)髖關節外展直腿抬高活動鍛煉法:仰臥位,雙下肢伸直,雙手置于體側,患肢外展直腿抬高25°~35°,持續1分鐘放下,作10次。同理可作側臥及俯臥抬腿,鍛煉外側及后側肌群。 (術后3個月開始)
(4)髖關節屈曲位外旋、內旋活動鍛煉法:仰臥位,使膝關節屈曲100°,髖關節屈曲90°,雙手抱膝,利用手腕力量反復作外旋、內旋活動,持續5~10分鐘。
(5)髖關節外旋、內旋活動鍛煉法:仰臥位,雙下肢伸直,雙手置于體側,兩腳分開, 與肩相等,以足跟為軸心,作下肢外旋 內旋活動,持續5~10分鐘。
跪位外展屈伸髖活動鍛煉法:取跪位,雙膝盡可能分開,雙上肢伸直支撐上身,膝關節固定,身體作前后運動,屈伸髖關節。 (術后3個月開始)
二、床下鍛煉法
(1)扶物下蹲法:單或雙手前伸扶住固定物,身體直立,雙足分開,與肩等寬,慢慢下蹲后再扶起,反復進行3~5分鐘。(術后半年開始)
(2)內外旋轉法:手扶固定物,單腳略向前外伸,足跟著地,作內旋和外旋運動3~5分鐘。(術后半年開始)
(3)患肢擺動法:單或雙手前伸或側身扶住固定物,單腳負重而立,患肢前屈后伸內收,外展擺動3~5分鐘。(術后半年開始)
(4)開合法:正坐于椅、凳上,髖膝踝關節各成90°角,雙足并攏,以雙足尖為軸心作雙膝外展,內收運動,以外展為主3~5分鐘。
(5)屈髖法:患者正坐于床邊或椅子上,雙下肢分開;患肢反復作屈膝屈髖運動3~5分鐘。
(6)抱膝法:患者正坐床邊、沙發、椅子上,雙下肢分開,雙手抱住患肢膝下反復屈肘后拉與主動屈髖運動相配合,加大屈髖力量及幅度。
(7)蹬車活動法:穩坐于特制自行車運動器械上,如蹬自行車行駛一樣,速度逐漸加快,活動10~20分鐘。
綜上所述的功能鍛煉方法應注意應以下肢微熱,次日無疲勞酸痛為度,每次時間因人而宜,每天早晚進行鍛煉,自動為主,被動活動為輔。動作由小到大,由慢到快,次數由少到多,循序漸進,貴在堅持,爭取早日康復。
髖關節(hip joint),由股骨頭與髖臼相對構成,屬于杵臼關節。髖臼內僅月狀面被覆關節軟骨,髖臼窩內充滿脂肪,又稱為Haversian腺,可隨關節內壓的增減而被擠出或吸入,以維持關節內壓的平衡。髖關節為多軸性關節,能作屈伸、收展、旋轉及環轉運動。但由于股骨頭深嵌在髖臼中,髖臼又有關節盂緣加深,包繞股骨頭近2/3,所以關節頭與關節窩二者的面積差甚小,故運動范圍較小。加之關節囊厚,限制關節運動幅度的韌帶堅韌有力,因此,與肩關節相比,該關節的穩固性大。而靈活性則甚差。這種結構特征是人類直立步行,重力通過髖關節傳遞等機能的反映。當髖關節屈曲、內收、內旋時,股骨頭大部分脫離髖臼抵向關節囊的后下部,此時若外力從前方作用于膝關節,再沿股骨傳到股骨頭,易于發生髖關節后脫位。
髖關節的鍛煉
髖關節伸屈活動鍛煉法:仰臥位,使關節伸展,雙手叉指合掌抱住股骨下端,利用反復屈肘力量往上拉與主動屈髖活動相結合,持續活動5~10分鐘,次數幅度逐漸增加,開合法:正坐于椅、凳上,髖膝踝關節各成90°角,雙足并攏,以雙足尖為軸心作雙膝外展,內收運動,以外展為主3~5分鐘。
髖關節功能鍛煉方法
髖關節的活動可促進滑膜代謝旺盛 而不斷產生滑液,有利于軟骨的修復和再建,有利于股骨頭的修復與塑形,有利于髖關節功能的改善。下面介紹幾種常用的髖關節鍛煉法:
一、床上鍛煉法
(1)髖關節伸屈活動鍛煉法:仰臥位,使關節伸展,雙手叉指合掌抱住股骨下端,利用反復屈肘力量往上拉與主動屈髖活動相結合,持續活動5~10分鐘,次數幅度逐漸增加。
(2)髖關節作外展、內收活動,雙膝屈曲約90度,與肩同寬,膝關節作內收、外展運動,持續5~10分鐘。
(3)髖關節外展直腿抬高活動鍛煉法:仰臥位,雙下肢伸直,雙手置于體側,患肢外展直腿抬高25°~35°,持續1分鐘放下,作10次。同理可作側臥及俯臥抬腿,鍛煉外側及后側肌群。 (術后3個月開始)
(4)髖關節屈曲位外旋、內旋活動鍛煉法:仰臥位,使膝關節屈曲100°,髖關節屈曲90°,雙手抱膝,利用手腕力量反復作外旋、內旋活動,持續5~10分鐘。
(5)髖關節外旋、內旋活動鍛煉法:仰臥位,雙下肢伸直,雙手置于體側,兩腳分開, 與肩相等,以足跟為軸心,作下肢外旋 內旋活動,持續5~10分鐘。
跪位外展屈伸髖活動鍛煉法:取跪位,雙膝盡可能分開,雙上肢伸直支撐上身,膝關節固定,身體作前后運動,屈伸髖關節。 (術后3個月開始)
二、床下鍛煉法
(1)扶物下蹲法:單或雙手前伸扶住固定物,身體直立,雙足分開,與肩等寬,慢慢下蹲后再扶起,反復進行3~5分鐘。(術后半年開始)
(2)內外旋轉法:手扶固定物,單腳略向前外伸,足跟著地,作內旋和外旋運動3~5分鐘。(術后半年開始)
(3)患肢擺動法:單或雙手前伸或側身扶住固定物,單腳負重而立,患肢前屈后伸內收,外展擺動3~5分鐘。(術后半年開始)
(4)開合法:正坐于椅、凳上,髖膝踝關節各成90°角,雙足并攏,以雙足尖為軸心作雙膝外展,內收運動,以外展為主3~5分鐘。
(5)屈髖法:患者正坐于床邊或椅子上,雙下肢分開;患肢反復作屈膝屈髖運動3~5分鐘。
(6)抱膝法:患者正坐床邊、沙發、椅子上,雙下肢分開,雙手抱住患肢膝下反復屈肘后拉與主動屈髖運動相配合,加大屈髖力量及幅度。
(7)蹬車活動法:穩坐于特制自行車運動器械上,如蹬自行車行駛一樣,速度逐漸加快,活動10~20分鐘。
綜上所述的功能鍛煉方法應注意應以下肢微熱,次日無疲勞酸痛為度,每次時間因人而宜,每天早晚進行鍛煉,自動為主,被動活動為輔。動作由小到大,由慢到快,次數由少到多,循序漸進,貴在堅持,爭取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