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構級別:普通會員
- 信用等級:
資料認證
未通過身份證認證
未通過營業執照認證
- 瀏覽人次:
次
- 加盟時間:2020年12月28日
我國經濟下半年要在內需上做文章
我國經濟找到了一個能夠精準地應對疫情,同時維護經濟適度增長的機制,目前經濟社會運行已經回到相對中高速增長的狀態。7月27日,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創始院長李韜葵在網易研究局撰文指出,在維護經濟適度增長機制下,既能防止疫情擴散,也能保證社會經濟的基本正常運行,所以在全球范圍內,下半年我國可能是少見的能夠實現正增長的經濟體。
“下半年,我國經濟最大的風險來自外部沖擊,在世界經濟還沒見底的時候,我國經濟最大的壓力就是外需難以恢復,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在內需上做文章。”李韜葵認為。
內需的擴大非常重要
李韜葵認為,2020年基本上是二戰以來世界經濟最困難的一年。世界經濟現在還沒見底,因為疫情仍在蔓延,很多地方到了秋季可能還會重新實施管制、隔離政策,世界經濟非常困難。“上半年,我國經濟運行總體上可以得出兩個結論。第一,從供給側來看,工業制造業是經濟復蘇的主要動因。第二,從需求側來看,外需在經濟復蘇當中的作用更加明顯。”浙江大學金融研究院院長史晉川表示。
史晉川指出,下半年,我國經濟走勢總結起來是三句話:第一,形勢依然嚴峻。第二,切忌盲目樂觀。第三,仍需謹慎應對。下半年,我國經濟走勢可以具體從兩個方面來分析。第一方面,基于疫情仍然在世界蔓延的現狀,疫情在下半年仍將從需求和供給兩個方面影響我國經濟。所以,我國二季度恢復性經濟增長之后的趨勢,究竟是平穩復蘇還是震蕩復蘇,仍需進一步仔細觀察。第二個方面,如果在三季度乃至下半年,我國經濟要保持一個平穩復蘇的勢頭,內需的擴大非常重要。目前,我國強調“雙循環”——國內循環和國際循環。“雙循環”實際上包括著兩層含義,一層含義是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循環,一層含義是供給產業鏈的完整性。
史晉川強調,以國內循環為“為主”是指總需求的三駕馬車中內需是主體,總供求循環以國內需求為主體,其作用要進一步擴大,但是在供給產業鏈構建方面,切忌簡單照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