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檔案
- 機構級別:普通會員
- 信用等級:
資料認證
未通過身份證認證
未通過營業執照認證
- 瀏覽人次:
次
- 加盟時間:2020年12月28日
商家資訊
做好補短板加法提升供給效能
發布者:sj_160911696295 發布時間:2020-12-31 來源:sj_160911696295
“我們正處在‘舊力漸弱、新力將生’的轉換期。什么是新動能?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做出了科學的解釋。新動能既來自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成長壯大,也來自于傳統動能的改造提升,兩者必須同時發力。”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強調。
在日前召開的2017中國經濟新動能發展年會上,李毅中做題為“改造存量、做優增量、提升供給效能”的主旨演講時強調,工業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戰場,既要積極培育、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技術產業,促進新動能加快增長,又要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修復增添新動能,著力打造經濟雙引擎。
通過技術改造內生新動力
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新形勢、新常態下的主動選擇,李毅中指出,緩解經濟重大結構性失衡,要從供給側改革抓起。當前我國經濟面臨的突出矛盾和深層問題,根源是重大結構性失衡。如實體經濟低端產品供大于求,中高端產品供不應求,部分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由于各種原因導致資金、資源“脫實向虛”,工業存在被空心化的現象。重大結構性失衡導致經濟循環不暢,如果簡單采取擴大需求反而可能會加劇產能過剩,抬高杠桿率和企業成本,加劇失衡。而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除過剩的無效供給,創造適應新需求的有效供給,實現供求關系新的動態平衡。
通過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增加有效供給,改善結構、創造需求、拉動消費,增強供給的綜合實力是新形勢、新常態下的必然選擇。李毅中強調,工業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戰場。要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邁入先進制造。我國規上工業企業總資產已超過100萬億元。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長期積淀的結構性矛盾在下行壓力下更為凸顯,困難加劇,動力減弱,要通過技術改造轉型升級、煥發生機,內生新動力。
在日前召開的2017中國經濟新動能發展年會上,李毅中做題為“改造存量、做優增量、提升供給效能”的主旨演講時強調,工業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戰場,既要積極培育、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技術產業,促進新動能加快增長,又要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修復增添新動能,著力打造經濟雙引擎。
通過技術改造內生新動力
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新形勢、新常態下的主動選擇,李毅中指出,緩解經濟重大結構性失衡,要從供給側改革抓起。當前我國經濟面臨的突出矛盾和深層問題,根源是重大結構性失衡。如實體經濟低端產品供大于求,中高端產品供不應求,部分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由于各種原因導致資金、資源“脫實向虛”,工業存在被空心化的現象。重大結構性失衡導致經濟循環不暢,如果簡單采取擴大需求反而可能會加劇產能過剩,抬高杠桿率和企業成本,加劇失衡。而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除過剩的無效供給,創造適應新需求的有效供給,實現供求關系新的動態平衡。
通過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增加有效供給,改善結構、創造需求、拉動消費,增強供給的綜合實力是新形勢、新常態下的必然選擇。李毅中強調,工業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戰場。要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邁入先進制造。我國規上工業企業總資產已超過100萬億元。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長期積淀的結構性矛盾在下行壓力下更為凸顯,困難加劇,動力減弱,要通過技術改造轉型升級、煥發生機,內生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