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檔案
- 機構級別:普通會員
- 信用等級:
資料認證
未通過身份證認證
未通過營業執照認證
- 瀏覽人次:
次
- 加盟時間:2020年12月28日
商家資訊
強國先強企 中國制造如何邁向“質造”
發布者:sj_160911696295 發布時間:2021-02-01 來源:sj_160911696295
中國制造在迎來“智”的騰飛的同時,也將迎來“質”的跨越。11月13日,在第二屆中國制造2025高峰論壇暨十佳品質評選頒獎盛典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表示,智能制造將使我國制造業發生革命性的變化,帶來產品和制造技術等方面的創新。
論壇上,與會專家及企業代表就制造業轉型及創新、尋找產業新機遇等,展開了探討。
智能制造和工業強基是關鍵
劉世錦認為,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特別是競爭力的基礎仍然是制造業。中國經濟的回落是轉型再評估,也就是由過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長,逐步轉向一個中速增長的平臺,是兩個不同平臺之間的切換。過去6年時間,中國經濟一直處在切換的過程中,這個過程沒有完成,所以下行壓力是存在的。
在劉世錦看來,經濟下行帶來競爭加劇,隨之帶來分化,最后才有轉型升級。目前企業、行業和地區顯現的結構分化,正是中國經濟一個顯著的特征。這樣,優秀企業逐步顯露出來,“所以我們要順應這個趨勢,而不是阻擋這個進程?!眲⑹厘\建議,企業應該有所為有所不為,集中力量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提升自己的專業化水平,才能實現制造業的轉型升級。
對于這一愿景如何實現,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制造2025》主要執筆人屈賢明認為,智能制造和工業強基是關鍵。
屈賢明說,智能制造是《中國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核心。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相結合,為中國制造提供了重要的機遇。
屈賢明認為,我國在工業基礎方面欠賬太多,中國制造要由大變強,要變成優質制造而不是劣質制造,關鍵要解決基礎零部件、材料和工藝等問題。只有工業強基這個環節真正解決了,中國制造才有希望。
論壇上,與會專家及企業代表就制造業轉型及創新、尋找產業新機遇等,展開了探討。
智能制造和工業強基是關鍵
劉世錦認為,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特別是競爭力的基礎仍然是制造業。中國經濟的回落是轉型再評估,也就是由過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長,逐步轉向一個中速增長的平臺,是兩個不同平臺之間的切換。過去6年時間,中國經濟一直處在切換的過程中,這個過程沒有完成,所以下行壓力是存在的。
在劉世錦看來,經濟下行帶來競爭加劇,隨之帶來分化,最后才有轉型升級。目前企業、行業和地區顯現的結構分化,正是中國經濟一個顯著的特征。這樣,優秀企業逐步顯露出來,“所以我們要順應這個趨勢,而不是阻擋這個進程?!眲⑹厘\建議,企業應該有所為有所不為,集中力量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提升自己的專業化水平,才能實現制造業的轉型升級。
對于這一愿景如何實現,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制造2025》主要執筆人屈賢明認為,智能制造和工業強基是關鍵。
屈賢明說,智能制造是《中國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核心。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相結合,為中國制造提供了重要的機遇。
屈賢明認為,我國在工業基礎方面欠賬太多,中國制造要由大變強,要變成優質制造而不是劣質制造,關鍵要解決基礎零部件、材料和工藝等問題。只有工業強基這個環節真正解決了,中國制造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