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構級別:普通會員
- 信用等級:
資料認證
未通過身份證認證
未通過營業執照認證
- 瀏覽人次:
次
- 加盟時間:2020年12月28日
蝶變不斷加快,我國數字經濟規模突破35萬億元
近年來,伴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到來,一場數字蝶變和數字浪潮正悄然興起。一種發端于知識經濟、發展于信息經濟和網絡經濟,依托各種智能技術而興的經濟模式,愈發受到全球各國的普遍關注,這種全新的經濟就叫做“數字經濟”。
數字經濟的開啟,能夠帶動產業經濟的智能化、數字化轉型,是國民經濟發展的新形式和新動力。目前根據權威報告,2019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已達到35.8萬億元,占GDP比重36.2%。數據顯示,數字經濟在我國的發展已取得加速度和成果。
那么,緣何我國數字經濟能發展得如此之快,并取得顯著成果呢?
未來,我國數字經濟的前景和潛力又是怎樣的呢?
發展根基穩固
對于第一個問題的回答,其實除了國家政策的大力關注、支持和引導之外,我國數字經濟的快速良好發展,還離不開本身所具有的穩固根基。眾所周知,數字經濟發展需要依靠互聯網、通信技術、大數據及實體經濟作為支撐。近幾年里,我國在這些方面取得的積極進展,為數字經濟發展打下了穩固根基。
例如在互聯網普及和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網民規模已經突破8億人次,全年新增網民超過5000余萬,互聯網普及率接近60%。與此同時,我國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快,光纖入戶也加速推進。2019年,我國光纖網絡已全面覆蓋城鄉,光纖用戶占比達到約93.1%。
而在4G網絡覆蓋和5G技術落地方面,近兩年我國也取得不錯成果。截至2019年,我國4G基站總數超過500萬個,移動互聯網接入數據流量消費超1000億GB,4G覆蓋已邁入成熟階段。另外在5G技術研發應用上,截至今年10月,我國也已完成60萬座基站目標,5G覆蓋和商用皆在不斷加快。
除此以外,在大數據和實體經濟等方面,今年以來也是利好不斷。面對疫情沖擊和影響,我國提出新基建發展戰略,大數據產業迎來迅猛發展,多個省市建立數據中心,為數字經濟發展注入強勁活力。同時實體經濟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也進一步加快,伴隨著上云成為熱點,各種技術也迎來快速落地。
成熟面臨挑戰
綜上所述,正是基于互聯網、通信技術、大數據、實體經濟等基礎的不斷發展,我國數字經濟才動力充沛、成效卓著。而據業內人士透露,未來伴隨著直播電商等新業態的爆發式發展,農村電商的迅速崛起,電子商務還將帶動服務業數字化水平加速提升。屆時,我國數字經濟還將繼續壯大,前景可期。
不過,要想將數字經濟潛力變現也并不容易。現階段,作為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產業數字化是關鍵所在,但在產業數字化過程中,需要國家政策推動、數據要素驅動、龍頭企業帶動、科技平臺拉動和產業發展聯動,幾大因素缺一不可。可目前,但在企業方面,我國產業數字化就面臨嚴重阻礙。
有關報告指出,我國現有產業數字化升級面臨著企業數字轉型能力不夠導致“不會轉”;數字化改造成本偏高而企業資金不足造成“不能轉”;企業相關人才儲備不足致使“不敢轉”;企業決策層轉型戰略不清導致“不善轉”;企業多層組織模式不靈引致“不愿轉”等多種問題,這些導致發展陷入僵局。
在此背景下,未來我國數字經濟成熟發展還需加速攻關產業數字化過程中企業們所面臨的各方面問題,這既需要企業從人才、資金、認識上進行提升,也需要從路徑和技術上進行探索。除此以外,還需要行業與政府的助力,一方面培養企業與民眾數據隱私安全責任與意識,另一方面加強行業規范和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