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構級別:普通會員
- 信用等級:
資料認證
未通過身份證認證
未通過營業執照認證
- 瀏覽人次:
次
- 加盟時間:2020年12月28日
力促制造業由大變強 加快發展現代互聯網產業體系
“展望十三五”系列報告會第六場報告會于4月18日上午在京舉行,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書記、部長苗圩作報告。本報記者采訪了苗圩。
“十三五”是制造業提質增效、由大變強關鍵期
問:“十三五”時期我國制造業發展面臨怎樣的形勢?
答:當前,以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為主要特征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全球范圍內孕育興起,給世界產業技術和分工格局的深刻調整帶來革命性影響。有三個顯著特征:
第一,制造業成為全球經濟競爭制高點。國際金融危機后,發達國家重新審視發展戰略,紛紛制定以重振制造業為核心的“再工業化”戰略。一些發展中國家則憑借更低的人力和資源成本,加快對外開放和結構調整步伐,積極承接勞動密集型產業和資本轉移。各國爭相介入新一輪國際分工爭奪戰,將重塑全球制造業版圖,在高端和中低端領域對我國形成“雙向擠壓”的嚴峻挑戰。從我國自身來看,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增長速度、經濟結構和發展動力都在發生重大變化,制造業發展站到了爬坡過坎、由大變強新的歷史起點上。
第二,互聯網日益成為驅動產業變革的先導力量。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處于跨界融合和群體突破爆發期,技術創新活力和應用潛能裂變式釋放。信息網絡向高速寬帶、天地一體、泛在融合邁進,融合感知、傳輸、存儲、計算為一體的智能化綜合信息基礎設施加速形成。圍繞數字競爭力的全球戰略布局全面升級,打造網絡強國成為全球主要大國的共識。與此同時,網絡安全在國家安全中的基礎性、戰略性地位更加凸顯。
第三,中國制造+互聯網成為未來產業發展的主攻方向。“互聯網+雙創+中國制造2025”,彼此結合起來進行工業創新,將會催生一場新工業革命。從生產方式看,智能制造成為制造業變革的核心。從發展模式看,綠色化、服務化日漸成為制造業轉型發展新趨勢。從創新方式看,網絡協同創新將重構傳統的制造業創新體系。從組織方式看,內部組織扁平化和資源配置全球化成為制造企業培育競爭優勢的新途徑。
總之,“十三五”時期是我國制造業提質增效、由大變強的關鍵期。“十三五”規劃綱要圍繞結構深度調整、振興實體經濟,強調深入實施中國制造2025,優化現代產業新體系,并對實施網絡強國戰略、拓展網絡經濟空間作出系統部署,必將對夯實實體經濟根基、搶占未來競爭制高點產生重要而深刻的影響。
促進制造業高端、智能、綠色、服務化
問:“十三五”規劃綱要首次提出,促進制造業朝高端、智能、綠色、服務四個方向發展。有何具體考慮?
答:“高端”即強化高端引領。近年來,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業快速發展,一批高端裝備實現重大突破。但是,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我國高端裝備在創新能力、部分核心技術和關鍵零部件、產品可靠性、基礎配套能力等方面仍存在較大差距。《中國制造2025》明確將高端裝備創新工程作為五大工程之一,就是要集中資源,著力突破大型飛機、航空發動機及燃氣輪機、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等一批高端裝備,實現工程化和產業化,引領制造業高端發展。
“智能”即加快發展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核心所在。建設制造強國必須牢牢把握住這一主攻方向,以實現重大產品和成套裝備的智能化為突破口,以推廣普及智能工廠為切入點,加快提升制造業產品、裝備及生產、管理、服務的智能化水平。
“綠色”即全面推進綠色制造。與以往開展的工業節能減排不同,綠色制造是圍繞產品全生命周期,以重大工程、項目為牽引,通過構建綠色制造體系,推動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園區和綠色供應鏈的全面發展。當前的重點是,加快制造業綠色改造升級。
“服務”即積極發展服務型制造。未來我國制造業結構優化、產業升級的一個重要工作,就是引導企業圍繞創新設計、供應鏈管理、網絡化協同制造、全生命周期服務、總集成總承包服務、融資租賃業務、智能服務新模式等,延伸服務鏈條、促進服務增值,實現生產型制造向生產服務型制造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