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構級別:普通會員
- 信用等級:
資料認證
未通過身份證認證
未通過營業執照認證
- 瀏覽人次:
次
- 加盟時間:2020年12月28日
專家團隊開講 共促中德工業領域合作
近日,中德兩國政府在加強工業4.0領域合作形成了六點共識。為貫徹落實相關決議,加快推進中德兩國在工業4.0領域的戰略合作,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主辦的德國工業4.0戰略解讀會暨研討班日前在京舉行。會上,來自德國政府工業4.0平臺的專家團隊權威解讀了德國工業4.0的發展路線、實施戰略和行動規劃等。
工信部國際合作司副司長程建軍在致辭中指出,德國工業4.0戰略解讀研討班的舉辦是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推進中德合作的重要內容。下一步,工信部將通過聯合開展基礎性前瞻性的研究、加強智能制造試點示范的合作等繼續推進兩國達成的六點共識。
中德路線圖異曲同工
“全面了解德國工業4.0的發展路線圖、實施戰略和行動計劃,將對我國推動《中國制造2025》的順利實施,促進企業轉型升級,提供強有力的借鑒和參考。”與會人士接受中國工業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5月19日,國務院正式印發了《中國制造2025》,這是中國版的工業4.0規劃。之所以被業界稱為中國工業4.0戰略,是因為《中國制造2025》
與德國工業4.0有異曲同工之處。從時間上看,規劃的時間段相近,德國實現工業4.0還需要8~10年的時間,和《中國制造2025》大體在一個時間段。從內容上看,德國工業4.0和我國此前提出的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類似,強調將智能化的設備、產品通過有線無線的通訊方式連接在一起,也就是我國提出的物聯網或工業互聯網的概念。
程建軍表示,德國工業4.0戰略與《中國制造2025》具有很多類似的戰略使命和核心理念。在使命層面,都是要推進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的深度融合。應該說,德國工業4.0是著眼于高端裝備,提出了建設信息物理系統,以便積極布局智能工廠,推進智能生產。《中國制造2025》提出了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為主線、大力發展智能制造、構建信息化條件下的產業生態和新的制造模式。
與之不同的是,德國制造業具有強大的技術基礎,所以它可以直接實施工業4.0,在兩化融合、信息化推動“互聯網+”各方面都具有優勢,而且產業技術比較好。而中國是要兼顧自己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同時還要實現在高端領域的跨越式發展,任務比德國實現工業4.0更加復雜、更加艱巨。“德國的工業4.0與《中國制造2025》在戰略上各有特點。”程建軍指出,在發展基礎方面,目前,德國工業基本處于3.0向4.0轉型的階段,中國的一些產業還處在2.0或者3.0的階段。在產業發展的戰略任務方面,德國工業4.0戰略主要是瞄準新一輪科技革命制定的措施,聚焦制造業的高端產業和高端環節。相比之下,《中國制造2025》不是專門針對新一輪科技革命編制的規劃,而是對制造業轉型升級的總體謀劃,不僅提出發展新興產業的措施,還要加大對量大面廣的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同時,還要解決制造業創新能力、產品質量以及工業基礎等一系列階段性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所以,無論是《中國制造2025》,還是德國工業4.0,兩者都有共同點也有各自的特點,具有廣泛的相互合作和相互借鑒的空間。
戰略合作潛力無限
今年3月,國務院副總理馬凱到德國訪問時,就中德兩國政府在加強工業4.0領域合作形成了六點共識。一是建立合作機制,在中德兩國政府間要建立工業4.0的對話機制,落實中德合作行動綱領;二是聯合開展基礎性、前瞻性的研究;三是兩國將合作制定一些新標準;四是加強工業設計領域的合作;五是加強智能制造試點示范的合作;六是大力開展人才交流方面的培訓和合作。
與會專家指出,中德在《中國制造2025》和工業4.0方面的合作是雙贏的,將有巨大的合作空間。
德國方面多次表示希望中國企業積極參與德國工業4.0戰略實施,這是非常重要的。程建軍表示,德國制造業發達,中國工業門類齊全,信息技術相對來說比較發達。反過來,《中國制造2025》也需要并歡迎德國企業的參與。因為中國的工業在從2.0到3.0的過渡過程中,也需要借鑒德國發展的經驗,需要引進德國的先進技術。中國的工業發展,包括制造業的改造升級蘊含很多商機,歡迎德國的科研機構積極參與。
據介紹,下一步,工信部將繼續推進落實中德政府間達成的六點共識,聯合開展基礎性前瞻性的研究,合作制定新的標準,加強工業設計領域的合作,加強智能制造試點示范的合作,大力發展人才交流培訓。
“當前各地都在認真推進落實《中國制造2025》,我們希望通過解讀活動,從直接參與德國工業4.0設計的專家這里,了解到原汁原味的德國工業4.0的核心思想和實施路徑,為我們自己制定相關規劃和路線圖提供借鑒。”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主任王希征表示,“近期我們正在籌備旨在推進中德工業領域合作的一些項目,這次交流活動也是系列項目中的一個。今后,我們要把更多德國的專家、科研項目、創新案例引入國內,引導地方政府和企業積極與德方開展合作,提升我國工業的整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