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構級別:普通會員
- 信用等級:
資料認證
未通過身份證認證
未通過營業執照認證
- 瀏覽人次:
次
- 加盟時間:2021年01月29日
展現強大韌性和潛力 下半年我國經濟有望繼續回升
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562642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2.5%。其中,二季度,中國經濟頂住超預期突發因素帶來嚴重沖擊,國內生產總值保持增長。
中國經濟形勢如何?面臨哪些壓力?“期中考”之后,中國經濟如何再發力?7月15日,中新社“國是論壇:2022年中經濟形勢分析會”舉行,多位專家表示,上半年中國穩經濟大盤各項政策取得積極進展,下半年我國經濟有望繼續回升。
張燕生:中國經濟呈恢復性表現 下半年建議三大政策著力點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表示,二季度以來,進出口、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工業增加值等主要指標都呈現“5月份開始企穩、6月份進入擴張區間”的特征,二季度經濟呈現恢復性表現。
談到當前經濟面臨的難點,張燕生表示,當前經濟恢復性增長的第一個難點就是需求,尤其是消費需求。前期,上海、深圳、北京幾個一線城市都受到疫情較大影響,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4月份開始逐漸恢復,但目前還沒有企穩。
張燕生表示,下半年中國經濟還面臨著國際和國內的風險,主要是國際的風險。當前全球面臨高通脹壓力,6月份,美國通脹率達到9.1%,歐元區達到8.6%,主要國家通脹率都達到8%至9%左右,如果反通脹壓力加大,全球不可避免地會陷入衰退,因此通脹和反通脹的力度對中國下半年經濟影響較大。此外,斯里蘭卡經濟危機、全球糧食和能源危機、俄烏沖突等也會給全球經濟及中國經濟帶來不確定性風險。
“下半年還會有很多不穩定、不確定性的因素,因此要繼續穩住經濟、穩住增長。”張燕生建議,下半年的政策要有三方面著力點:一是統籌科學防疫和經濟社會全面恢復,推動復工;二是推動國家基建項目全面開工;三是精準施策,針對穩消費出臺更直接、更有針對性的措施。
張建平:上半年中國外貿增長超出預期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張建平表示,上半年中國外貿有一系列亮點:一般貿易比重進一步上升,表明外貿企業轉型升級加快,競爭力提升;與“一帶一路”沿線市場貿易增速高于整體,國際市場多元化取得新進展;民營企業日益成為外貿主力軍;跨境電商、海外倉等貿易新業態高速增長,對整體外貿增長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等。
張建平表示,上半年中國外貿在去年高基數的基礎上取得9.4%的增長,其中6月當月進出口總額、出口總額均創月度新高,這給下半年穩外貿奠定了堅實基礎。
談及下半年中國外貿面臨的挑戰,張建平認為,目前全球能源危機、糧食危機將在很大程度上沖擊全球市場,對需求產生收縮性影響。世貿組織日前也將全球貿易增速預期從4.8%下調到3%左右。因此,外貿企業需密切跟蹤市場變化,用好自貿試驗區等紅利。
“雖然中國部分外貿訂單確實存在向越南、印度轉移的現象,但‘越南制造’附加值有限,印度則受限于基礎設施建設薄弱等問題,要追趕上中國并非易事。”張建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