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構級別:普通會員
- 信用等級:
資料認證
未通過身份證認證
未通過營業執照認證
- 瀏覽人次:
次
- 加盟時間:2021年01月29日
開辟綠色通道 工信部將推動重點標準立項
智能制造與人工智能關系微妙主流是工業自動化,關于智能制造的邏輯,有很多角度,包括智能制造與快速反應;智能制造與人關于智能制造的邏輯,有很多角度,包括智能制造與快速反應;智能制造與人工智能;智能化與自動化;智能化與代替人;智能制造與知識管理;智能制造與云計算、大數據;智能制造的必要性可行性等。要把智能制造的邏輯理清楚,就必須把這些概念之間的關系理清楚。
智能制造與快速反應
如果把這些角度中,選取最適合代表智能制造的角度,大概有兩個方面:一個是ICT技術(數字化、網絡化),這是手段;一個是快速反應,這是目標。把快速反應作為目標時,ICT技術只是手段之一,還要配合軟件、硬件、組織、商業模式手段。但ICT技術同時是關鍵性、標志性的手段:恰恰是ICT技術的進步卻為智能制造發出洪荒之力——ICT技術的迅速發展,才使得過去的一些設想有條件變成現實。
ICT技術是怎樣促進快速反應的呢?有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可以用信息實現多方的協同工作。一條新的信息可能涉及到多個部門的工作(如產品設計的改動)。如果可以共享信息,就可以把串行工作變成并行并減少協同中的差錯。
第二,可以實現知識的復用。一個人發現的知識(包括產品部件的設計),可以被其他人、被后繼者重用,省下了不必要的開發。
第三,物質資源的共享(分享經濟),減少了獲得資源的時間。
第四,縮短了決策周期。把信息全面集成起來,就可以讓計算機做出科學的決策、而不是人去控制或團隊開會決策,大大縮短從信息感知到執行的時間。在工業4.0的體系中,縮短生產組織的決策周期可能是成敗的關鍵之一。
第五,提高工作效率的工具。計算機仿真、CAD等手段,使得人們可以在數字世界里做試驗,從而以提高效率。
智能制造與人工智能
智能制造與人工智能有著微妙的關系。我們知道,人工智能原本有三個學派:計算機學派、生理學派和控制論學派。與智能制造關系最為密切的是控制論學派。從控制論產生的那一刻起,就關注信息和通信,就重視信息處理與行為活動的結合,就把感知、決策、執行的綜合看做是(智能的)生命體與(傳統)機器的跟本區別。工業4.0中的核心概念之一是賽博物理系統CPS,而這個概念來自于控制論。
智能化與自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