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構級別:普通會員
- 信用等級:
資料認證
未通過身份證認證
未通過營業執照認證
- 瀏覽人次:
次
- 加盟時間:2021年01月29日
專家:制造業轉型升級需加力發展工業機器人
中國工程機械產業升級過程中,不僅要應對大型跨國整機企業的競爭,還要面臨關鍵零部件企業進一步集中帶來的壓力
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競爭力
總體上,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競爭力在逐步提升。從國際競爭來看,2015年中國工程機械產品進出口總額223.45億美元,其中出口額189.78億美元,同比下降4.11%;進口額33.67億美元,同比下降21.4%,貿易順差為156.11億美元,比2014年增加1.05億美元,中國工程機械在境外主要市場上的份額在持續上升。從國內來看,市場占有率也是不斷上升。混凝土機械本土品牌市場份額從10%上升至90%,挖掘機市場仍然以外資品牌為主導,但是隨著國內廠商實力的增強,自主品牌挖掘機也在逐步占據更多的市場份額。雖然取得上述成績,但仍存在一些突出問題:
1.行業營業收入持續下滑。從2012年開始,中國工程機械市場結束了20年的高增長,銷售收入出現下降,2015年市場銷量繼續收縮,其中挖掘機、裝載機和起重機銷售分別下降37.7%、51.1%和29.6%,并且單機價格也明顯下滑,造成行業營收大幅下降,總體處于**狀態。
2.產業核心競爭能力仍然較弱。一是國產主機在質量方面還是遜于外資品牌,比如裝載機,國產品牌使用兩三年就需要大修,而一些高端品牌可以用七八年,甚至十年。二是核心技術并未完全掌握,關鍵零部件依賴進口,行業大部分利潤貢獻給了外資高端零部件配套商。三是國內企業研發投入不夠。卡特彼勒2012年的研發投入達到25億美元,而三一集團的研發費用達到50億元人民幣就已經是國內之最。
3.產業鏈協同水平低。全球領先的整機企業不僅擁有巨大的生產規模和銷售收入,而且在產業網絡中處于中心地位。它們與供應商之間不再是簡單的供應商關系,而是一種生產網絡中控制中心與職能者之間的協同關系。與之相反,中國的工程機械行業產業協同水平低。**顯示,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大中型企業在供應鏈各業務環節的集成運作方面,現場物流環節的集成運作覆蓋率僅為38.1%,在物流、加工配送、財務結算等方面的業務協同覆蓋率僅在30%左右,對于供應鏈物流動態運轉層面的集成應用還相對缺乏。因此,隨著產品全球營銷網絡的滲透和產品營銷模式的創新,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大中型企業亟需加強產供銷集成,提升產業鏈的協同水平。
4.同業之間惡性競爭。部分制造企業采取了降價、延長保修期、低首付的銷售政策,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增加了行業整體的經營風險,影響中國挖掘機械行業發展。造成這種惡性競爭的原因,一是產能嚴重過剩,二是市場機制不規范。
工程機械產業競爭力升級途徑
中國工程機械產業競爭力升級既要解決當前行業發展存在的突出問題,也要考慮到全球工程機械產業格局帶來的競爭壓力以及存在的機遇,主要途徑有:
1.加強自主創新能力,攻克核心技術瓶頸。產品技術水平是制約競爭力提升的關鍵因素,與國際先進水平比較,中國與它們的平均差距在15年左右,主要表現在產品使用可靠性、整機壽命、外觀質量及信息化技術水平。雖然在柴油機等領域中國與國外先進企業開展了合資、合作生產,但關鍵核心技術和品牌依然掌握在國外企業手中,中國仍未擺脫“打工式”的加工制造地位。要擺脫這種受制于人的困境,必須加大自主研發的資金和人才投入,克服技術瓶頸,打造自己的品牌。
2.開展跨國并購重組,補齊短板。采用并購重組等方式收購在本企業某些短板業務上具有優勢的企業,可加速技術轉移,并實現規模經濟,這也是跨國工程機械企業發展中經常采用的戰略。雖然工程機械行業整機及零部件廠商高度壟斷,行業排位前三名的企業實力很強難以實現并購,但是還有一些邊緣性的企業有較好的技術儲備,由于市場開拓不力或經營不善,在全球工程機械市場萎縮的情況下處于**的邊緣,是中國企業收購的理想對象。
3.拓展國際市場,實施“走出去”戰略。近年來,國內市場需求增速放緩,企業需放眼全球市場。 “走出去”戰略一方面能夠拓寬銷售渠道,增加業務覆蓋范圍,減少全球需求疲軟對行業的沖擊,另一方面,國際化戰略也能給企業帶來先進的技術和優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