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構級別:普通會員
- 信用等級:
資料認證
未通過身份證認證
未通過營業執照認證
- 瀏覽人次:
次
- 加盟時間:2021年01月29日
中國制造2025實施落地的盤點與思考
未來的工業體系業中,將更多的通過互聯網技術,以網絡協同模式開展工業生產,以開發能夠完全適應生產的產品,這種適應性將使企業面對客戶的需求變化時,能迅速、輕松地做出響應,并保證其生產具有競爭力,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制造業企業將不再自上而下地控制生產,不再從事單獨的設計與研發環節,不再從事單獨的生產與制造環節,也不再從事單獨的營銷與服務環節了。與之對應的是,制造企業從顧客需求開始,到接受訂單、尋求生產合作、采購原材料、共同進行產品設計、制定生產計劃以及付諸生產,整個環節都通過網絡聯接在一起,彼此相互溝通,而信息會沿著原材料傳遞,指示必要的生產步驟,從而確保最終產品滿足客戶的特定需求。這種生產制造的靈活程度無疑代表著制造業未來的發展方向,為制造業轉型升級帶來巨大機遇。但同時,也預示全球制造行業將迎來技術升級的激烈競爭,也將給制造業帶來新的挑戰。而我國當前工業是一個并行階段,工業2.0 補課、3.0 普及、4.0 示范。其中,工業 2.0 補課主要是指補上工業基礎能力、質量品牌、標準化等。工業 3.0 普及,主要是指向不同地區、不同行業普及自動化。工業4.0示范則是通過智能制造試點、智能制造工程來起到示范引領的作用。
一年前,我國出臺了《中國制造 2025》這一未來 10 年引領制造強國建設的行動指南和未來 30 年實現制造強國夢想的綱領性文件,全面開啟中國制造由大變強之路。《中國制造 2025》實施一周年初見成效,但建設制造業強國任務艱巨繁重。
根據梳理發現,一年以來,已經有江蘇、廣東、福建、四川、甘肅、安徽、北京等 25 個省區市陸續出臺了具體的地方版中國制造 2025 實施戰略和行動計劃。此外,大連、哈爾濱、南京、蘇州、東莞等 30 多個城市也紛紛出臺了各自的中國制造 2025 實施措施。從內容來看,各地普遍形成了轉向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升級的發展思路,整體上圍繞《中國制造 2025》提出的十大重點發展領域,但是也依據自身情況,側重點有所不同。尤其是,江蘇、浙江、廣東、山東等東部制造業發達地區除了《中國制造 2025》提出的先進軌道交通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和高端
船舶、新型電力裝備、航空航天裝備等重點發展領域之外,還提出重點發展機器人、增材制造、工業互聯網等智能制造產業,以及“互聯網+”相關產業。例如,江蘇發布的《中國制造 2025 江蘇行動綱要》確立了重點發展集成電路及專用設備、網絡通信設備、智能制造裝備、先進軌道交通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和高端船舶、新型電力裝備、航空航天裝備等 15 個產業,并提出力爭經過 10 年努力,讓江蘇制造業在“中國制造”中走在前列,若干重點行業和重要領域達到國內領先、世界先進水平;浙江出臺的《中國制造 2025 浙江行動綱要》提出,打造全國領先的機器人應用示范基地,積極發展高檔數控機床、增材制造裝備、專用和特種制造裝備、智能成套裝備電子、智能可穿戴設備。
8 月 18 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工程院、新華社和寧波市政府聯合在工信部新聞發布廳召開“中國制造 2025”城市試點示范新聞發布會,宣布寧波成為全國首個“中國制造 2025”試點示范城市。之所以選擇寧波作為首個示范試點城市,我認為主要有兩方面原因。首先,寧波擁有地緣優勢。地處浙江東部沿海,是長三角經濟中心之一,也是全國重要先進制造業基地,能夠在區域內繼續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其次,寧波也同樣具備扎實的制造業產業基礎,尤其在新材料、核心零部件等方面具備領先優勢,在全國乃至全球范圍內擁有較強的競爭力。2015 年寧波工業總產值達 13756.6 億元,在全國副省級城市中排名前列,位于全省第一位;而且產業發展戰略定位清晰,在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名企培育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績,有 16 家企業進入中國制造業 500 強。首個“中國制造 2025 試點示范城市”花落寧波,無疑將使寧波得到更大的政策資金和項目扶持。中國工程院也將為試點示范城市提供針對性的研究咨詢和智力支持。寧波在浙江、在全國率先實現制造業轉型升級,也會為其他城市提供示范和帶動的樣本。隨著中國制造 2025 試點城市工作的推進,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地區的多個城市(群)都將陸續展開,工信部相關政策、專項資金、工業強基等五大工程的實施資源將會優先支持試點示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