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構級別:普通會員
- 信用等級:
資料認證
未通過身份證認證
未通過營業執照認證
- 瀏覽人次:
次
- 加盟時間:2021年01月29日
“中國制造2025”戰略實施一周年綜述:勇攀“中國智造”新高度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中國制造2025”戰略實施一年多來,中國制造業現狀如何?
11月6日至12日,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中國制造2025調研行”采訪組前往湘鄂兩省,先后深入武漢光谷、株洲“中國動力谷”等先進制造業聚集的區域,探訪了美的集團、三一重工等制造業前沿企業,深刻感受到了高端裝備創新、智能制造、綠色制造和服務型制造帶給中國制造業的巨大變化,也清晰聆聽到了“中國制造”邁向“中國智造”的厚重足音。
規劃引領發展
2012年,我國制造業增加值為2.08萬億美元,在全球制造業中占比約為20%,躋身世界制造大國。與此同時,大而不強則是中國制造的痛點。
為推動中國制造由大變強,2015年5月,黨中央、國務院著眼全球視野和戰略布局,立足我國國情和發展階段,作出了實施《中國制造2025》的戰略決策。這是未來10年引領制造強國建設的行動指南,也是未來30年實現制造強國夢想的綱領性文件,更是我國邁向制造強國的宣言書。
為實現這一轉變,相關部門確定和編制了“1+X”體系。“1”是指《中國制造2025》,“X”是指保障實施的配套方案、計劃和規劃,包括五大工程、質量品牌提升、發展服務型制造等。目前,五大工程實施指南,以及制造業質量品牌提升、發展服務型制造、醫藥工業發展規劃3個指南已經發布。信息產業、新材料產業、制造業人才等3個規劃指南正在履行審批程序。相關部門還編制印發了《中國制造2025分省市指南》,全國有27個省份設立了制造強省的領導小組。例如,湘鄂兩省都加強了頂層設計,分別編制了《中國制造2025湖北行動綱要》和《湖南省貫徹〈中國制造2025〉建設制造強省五年行動計劃(2016-2020年)》,向建設制造強省邁出了堅實步伐。
組織實施《中國制造2025》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牽一發而動全身,需要中央、地方、企業、科研院所、大專院校、金融機構等多方廣泛參與、共同努力。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動員社會各方力量、充分匯集社會各方資源,扎扎實實把《中國制造2025》組織實施好,加快把戰略規劃轉變為年度計劃,把年度計劃落到實際行動,把實際行動轉化為實在的發展成果。
智能制造多點開花
在三一重工,5分鐘就有一臺挖掘機下線;在美的智能工廠,智能空調能感知人體溫度,并及時調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