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構級別:普通會員
- 信用等級:
資料認證
未通過身份證認證
未通過營業執照認證
- 瀏覽人次:
次
- 加盟時間:2021年01月29日
《中國品牌戰略發展報告(2016)》藍皮書在京發布
由品牌中國戰略規劃院、社科文獻出版社共同舉辦的《中國品牌戰略發展報告(2016)》發布暨研討會11月21日在北京舉行。品牌中國戰略規劃院理事長劉振華指出,《中國品牌戰略發展報告(2016)》是由品牌中國戰略規劃院著力研究、編纂的年度性研究報告,具有綜合性、產業性、專題性的特點,是品牌院近兩年來關于品牌研究的重大理論成果。
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理事長劉平均指出,國務院近期就貫徹總書記“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的重要指示頒發了44號文件,在品牌基礎建設工程中明確提出,要增強品牌建設軟實力,培育若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評價理論研究機構和品牌評價機構,開展品牌基礎理論、價值評價、發展指數研究,提高品牌研究水平,發布客觀公正的品牌價值評價結果和品牌發展指數,逐步提高公信力。
多角度切入
“《中國品牌戰略發展報告(2016)》圍繞品牌內涵、屬性、價值評價、行業發展等方面進行理論分析并提出對策建議,對落實44號文件提供了理論基礎,具有前瞻性、綜合性和專題性。建議品牌中國戰略規劃院進一步深入學習44號文件,以品牌發展指數研究為切入點,完善品牌理論體系、支撐品牌價值評價,為提升我國品牌研究水平作出新的貢獻,”劉平均說。
據悉,《報告》首次從國家經濟安全的高度審視我國品牌建設的制度環境和經濟環境;從學術角度深入探尋品牌戰略的內在結構、影響因素和形成機制;從產業角度系統總結中國品牌發展現狀與經驗,重點比較中外品牌戰略異同,同時密切結合我國“十三五”規劃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踐。
《報告》副主編、品牌中國戰略規劃院副院長才大穎介紹,中國經濟正在經歷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化的發展新常態,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歷史轉折點,傳統的格局正在被打破,新的增長力量還在孕育中。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如何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由總量的高速增長轉向以品牌為代表的內涵式增長,如何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博弈過程中,有效提升國家品牌競爭力、塑造品牌強國形象是本書重點研究的問題。
《報告》分為七個部分,總報告在回顧的基礎上對我國“十二五”期間品牌發展的時代特征與戰略機遇進行了分析;專題研究篇圍繞國家氣質與品牌的內涵、品牌的屬性、品牌競爭力評價和品牌價值評估等當前熱點問題進行了重點分析;行業發展篇重點選擇了消費品產業、工業品產業、電子信息產業、文化傳媒產業、服務業和流通業六個產業,對其品牌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戰略研究篇對主要國家品牌戰略進行對比,并對我國國家品牌戰略的演進歷程進行了分析;綜合建議篇分別從政府、企業、專業機構三個層面提出了對策建議和發展重點;典型案例篇針對當前品牌熱點問題從國家精神、制度環境、并購戰略和工匠品質四個維度提供了案例參考。
系統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