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檔案
- 機構級別:普通會員
- 信用等級:
資料認證
未通過身份證認證
未通過營業執照認證
- 瀏覽人次:
次
- 加盟時間:2021年01月29日
商家資訊
制造業實現開門紅 行業發展仍需多方出擊
發布者:taifeng1 發布時間:2022-11-09 來源:taifeng1
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數據顯示,今年1~2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3%,增速比去年12月加快0.3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加快0.9個百分點。分三大門類看,采礦業增加值同比下降3.6%,制造業增長6.9%,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8.4%。從數據可以看出,今年開年裝備工業穩中有進。
在整體經濟低迷的時期,制造業作為資產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的重資產行業,在目前勞動力、原料以及物流等成本不斷增長的時期能取得如此增長,可以說是近兩年供給側改革、《中國制造2025》、一帶一路等多重政策共同形成的合力所帶來的。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入實施《中國制造2025》,首次明確把發展“智能制造”作為主攻方向。全國兩會期間,人大代表們紛紛將目光聚焦在如何實施制造強國戰略上,他們普遍認為,要繼續推動《中國制造2025》邁向深入,必須采取切實有效措施,破解當下制造業發展面臨的難題。
基礎要強
記者在行業有關專家那里了解到,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制造業基礎領域在制造業擴張的同時并未得到足夠的重視,發展水平稍顯落后,長期以來,我國裝備制造業發展外來“植入”性強,自主基礎研究不足,底層技術和配套產業基礎技術支撐乏力、發展不均衡。通過“舉國之力”實現的重大技術裝備的突破多是整機領域,無法實現全產業鏈布局。
專家表示,這就造成了我國裝備制造業“空心化”的癥狀。現在,我國高端裝備的基礎關鍵零部件,特別是運動部件,如閥門、伺服電機、發動機、減速機、自動變速箱幾乎全部依賴進口。
不久前,國家發布了工業強基工程實施指南,提出工業強基是《中國制造2025》的核心任務,決定制造強國戰略的成敗。制定的目標是,到2020年我國將初步建立與工業發展相協調、技術起點高的工業基礎體系,基本滿足高端裝備制造和國家重大工程的需要。
總體看,國家基礎工業的欠帳比較多,近幾年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在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領域投資了將近100億元的資金,但和其他科技重大專項動輒幾百億元或上千億元的投資相比還是很少,更和基礎產業龐大的產業規模以及復雜的產業體系不相匹配。
專家認為,目前的工業強基專項資金遠遠不能滿足工業基礎上千億元的資金需求。在有限的資金條件下,應該認真梳理下游產業的需求,遵循問題導向、聚焦突出矛盾和明顯短板的基本原則,注重解決產業鏈的瓶頸問題,加強頂層設計,制定推進計劃,明確重點任務,重點突破。
行業要活
我國裝備制造行業要依靠市場引導企業發展,引導技術發展方向,激發業內企業活力,不能僅僅局限于生產產品,同時還要開拓多種不同的商業模式,從單一的的產品供應商轉變成綜合方案提供商、結合上下游成為復合供應商、亦或是融入互聯網技術開拓業務范疇。記者在采訪工程機械的相關企業時發現,目前工程機械行業內如徐工、柳工、臨工等諸多企業都已經成功地開發了多種商業模式,使企業發展效率更高、手段更靈活,行業發展也更健康穩定。
在整體經濟低迷的時期,制造業作為資產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的重資產行業,在目前勞動力、原料以及物流等成本不斷增長的時期能取得如此增長,可以說是近兩年供給側改革、《中國制造2025》、一帶一路等多重政策共同形成的合力所帶來的。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入實施《中國制造2025》,首次明確把發展“智能制造”作為主攻方向。全國兩會期間,人大代表們紛紛將目光聚焦在如何實施制造強國戰略上,他們普遍認為,要繼續推動《中國制造2025》邁向深入,必須采取切實有效措施,破解當下制造業發展面臨的難題。
基礎要強
記者在行業有關專家那里了解到,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制造業基礎領域在制造業擴張的同時并未得到足夠的重視,發展水平稍顯落后,長期以來,我國裝備制造業發展外來“植入”性強,自主基礎研究不足,底層技術和配套產業基礎技術支撐乏力、發展不均衡。通過“舉國之力”實現的重大技術裝備的突破多是整機領域,無法實現全產業鏈布局。
專家表示,這就造成了我國裝備制造業“空心化”的癥狀。現在,我國高端裝備的基礎關鍵零部件,特別是運動部件,如閥門、伺服電機、發動機、減速機、自動變速箱幾乎全部依賴進口。
不久前,國家發布了工業強基工程實施指南,提出工業強基是《中國制造2025》的核心任務,決定制造強國戰略的成敗。制定的目標是,到2020年我國將初步建立與工業發展相協調、技術起點高的工業基礎體系,基本滿足高端裝備制造和國家重大工程的需要。
總體看,國家基礎工業的欠帳比較多,近幾年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在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領域投資了將近100億元的資金,但和其他科技重大專項動輒幾百億元或上千億元的投資相比還是很少,更和基礎產業龐大的產業規模以及復雜的產業體系不相匹配。
專家認為,目前的工業強基專項資金遠遠不能滿足工業基礎上千億元的資金需求。在有限的資金條件下,應該認真梳理下游產業的需求,遵循問題導向、聚焦突出矛盾和明顯短板的基本原則,注重解決產業鏈的瓶頸問題,加強頂層設計,制定推進計劃,明確重點任務,重點突破。
行業要活
我國裝備制造行業要依靠市場引導企業發展,引導技術發展方向,激發業內企業活力,不能僅僅局限于生產產品,同時還要開拓多種不同的商業模式,從單一的的產品供應商轉變成綜合方案提供商、結合上下游成為復合供應商、亦或是融入互聯網技術開拓業務范疇。記者在采訪工程機械的相關企業時發現,目前工程機械行業內如徐工、柳工、臨工等諸多企業都已經成功地開發了多種商業模式,使企業發展效率更高、手段更靈活,行業發展也更健康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