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構級別:普通會員
- 信用等級:
資料認證
未通過身份證認證
未通過營業執照認證
- 瀏覽人次:
次
- 加盟時間:2021年01月29日
工業互聯網正逐步成為許多企業強力支撐
工業互聯網本質是通過構建精準、實時、高效的數據采集互聯體系,建立面向工業大數據存儲、集成、訪問、分析、管理的開發環境和應用環境,支撐工業技術、經驗、知識模型化、軟件化、復用化,以數據的有序自動流動解決復雜制造系統面臨的不確定性,不斷優化研發設計、生產制造、運營管理等資源配置效率,形成資源富集、多方參與、合作 共贏、協同演進的制造業生態。
伴隨互聯網的進一步普及,以往的勞動密集型、人工作業模式等已經無法適應新的市場需求,工業互聯網正逐步成為許多企業實現數字化、網聯化、智能化轉型的強力支撐。
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傳統制造業體系深度融合的產物,工業互聯網的發展受到了政府、企業和學者的高度關注,有望在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以及促進“制造”向“智造”全面轉變的過程中發揮重大作用。然而,就當前來看,工業互聯網的發展雖然保持積極姿態,但是也面臨著一些挑戰。
“智能+工業物聯網”加速落地
5G手機的橫空出世讓大眾一陣狂喜,人類終于要進入5G時代。5G的商用不僅意味著上網更快,還有那些只在科幻里才存在的人工智能、自動駕駛、物聯網也極有可能實現,以及今年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智能+”也不再遙遠。
隨著5G的部署,帶寬會越來越寬,傳輸延時越來越低,而且 5G可以做通信信道隔離,使得不同應用之間降低干擾。但是張宇認為,在工業物聯網領域,光有5G還不夠,因為5G承載了TCPIP協議,實際上它的服務質量不能完全保證,它是把一個包從A點放到B點,在中間可能經過若干個節點的轉發,每一個節點轉發過程中都會產生延時,這個延時怎么控制目前的協議還沒有完全解決。
有了邊云協同架構,也很容易的和工業物聯網平臺供應商展開很有效對話,大家以場景作為共同關注點構建整體方案,在構建和落地過程中,大家對自己的工作范圍也非常明確,自然在價值分享上也會比較清晰,最終可以實現共贏。
如果用戶想讓機器生產廠商提供數據,需要額外付費,或者產線上的設備來自不同的生產廠商,它們之間沒有互聯互通,或者機器設備和MES系統(制造企業生產過程執行系統)、整個工廠的管理系統也來自不同的廠商,它們之間也沒有實現互通,總之不同的廠商面臨不同的問題。因此,需要通過一些開放的標準化解決方案來推動數據收集、數據分析更快落地。
工業領域對延時的要求更加苛刻,如果把5G技術用于工業領域必須有新技術輔助。TSN(時間敏感網絡)就是針對以上問題的解決方案。英特爾看到5G、無線Wi-Fi,工業Wi-Fi等及時在工業應用中所面臨的挑戰,因此在業界與國際標準組織合作,來推動最新通信技術在工業領域的落地。
多重挑戰猶存不容忽視
固然工業互聯網產業生態鏈的整體發展趨勢向好,政策扶持力度不斷加大,但是就實際情況來看,與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產業類似,工業互聯網在實際落地的過程中依然面臨著不少問題,各項挑戰仍需一一克服。要想建立完善的產業體系,獲得市場的廣泛贊譽,工業互聯網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首先,工業互聯網的落地成本頗為高昂。工業互聯網的應用,與人工智能、物聯網密切融合。而眼下,人工智能技術還處于研發、升級的過程中,物聯網的部署成本也尚未完全實現“親民化”,各制造企業要想擁抱工業互聯網,仍然需要承受較高的使用成本。顯然,這對于工業互聯網的規?;逃枚?,是主要的挑戰。
其次,工業互聯網在安全方面也存在一定隱患。工業互聯網的核心依舊是互聯網,在當前世界網絡安全情勢下,工業互聯網的落地必須以安全為第一要義,不然就會導致客戶存在被黑客等竊取關鍵數據的風險。當然,要保證工業互聯網的安全,除了服務提供商外,政府部門和企業客戶也應當承擔起各自的責任。
除此之外,人才缺口也是工業互聯網發展的痛點。此前,曾有企業負責人坦言,“對我們而言,工業互聯網的主要挑戰并非技術、資金,而是緊缺的核心人才”。的確,無論是人工智能領域也好,工業互聯網產業也好,核心人才都日益呈現出短缺的局面。要想推動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破解人才困境是首要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