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構級別:普通會員
- 信用等級:
資料認證
未通過身份證認證
未通過營業執照認證
- 瀏覽人次:
次
- 加盟時間:2021年01月31日
中國工程機械全域競跑 國際化布局步入收獲期
經歷了2021年下半年的下行周期后,2022年的工程機械行業走勢被市場廣泛關注。
2月22日,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發布1月份11類主要產品銷售數據,其中,工業車輛、升降工作平臺、高空作業車三類產品同比呈現11.7%、70.7%和11.4%的增幅,其他產品均呈下滑趨勢,但值得關注的是,在出口方面,這些產品均呈現大幅上漲,其中,推土機出口增幅最高,達88.1%。
事實上,2021年的工程機械行業雖然遭遇“寒冬”,但在出口市場表現亮點。21世紀經濟研究院發現,在多類指標和研究體系中,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在國際化方面已取得長足進展,諸多產品打破進口依賴的同時,除以往的頭部企業外,行業企業已全面加速走向海外市場,并在國際市場中呈現出中國品牌的優勢,全面競逐全球市場。
根據YellowTables發布的全球工程機械制造TOP50企業中,2021年,中國企業占據11席,除廈工股份和新入榜的浙江鼎力外,其他企業排名均有所上升,徐工集團、三一重工(600031.SH)和中聯重科(000157.SZ)躋身榜單前五。其中,徐工集團以151.59億美元位居中國工程機械制造行業首位,占全球市場份額比重為7.9%,其次為三一重工和中聯重科,分別實現144.18億美元和94.49億美元,占比7.5%和4.9%。
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為,我國工程機械產品的出口在拉動整體銷量增長的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平滑國內周期性波動風險。2021年上半年,徐工、三一、中聯三家國內龍頭企業的國際業務繼續實現增長,并在挖機、起重機等整機銷量方面實現全球第一,但作為技術密集型產業,國內機械工程企業的品牌與產業鏈拓展仍存一定壓力,而突破核心技術的同時,將“服務”與“產品”提到相同的戰略高度執行,值得考量。
2015-2020年,我國工程機械市場集中度呈現逐年上升趨勢,且以三一重工、徐工集團和中聯重科為主的龍頭企業優勢明顯。2020年我國工程機械制造行業CR3和CR5分別達到了33.17%和37.26%。
隨著產品競爭力的提升以及業務布局的不斷完善,國內龍頭企業海外競爭力不斷增強,中國躍升為全球工程機械市場份額最大的國家。根據YellowTables發布的全球工程機械制造TOP50企業中,2020年中國入榜企業銷售額合計479.64億美元,占全球市場份額的比重合計達24.9%,市場份額占比較上年提升7.3%。
我國工程機械產品的出口在拉動整體銷量增長的同時,也有助于平滑國內周期性波動風險。本輪行業設備置換高峰期已臨近尾聲,整體來看,未來國內市場增量需求減少或將使得行業增速放緩,國內工程機械行業在2021年進入下行周期。
2021年上半年,三一重工的挖掘機械、混凝土機械銷量居全球第一,其中,挖掘機銷售50.36億元,同比增長129.04%,混凝土機械銷售36.29億元,同比增長32.71%,起重機械銷售25.12億元,同比增長182.97%,樁工機械等其他產品銷售12.67億元,同比增長121.98%。公司上半年已在全球100多個國家建立本地化經銷體系,海外代理商超300家,根據不同國家需求及標準的差異開發不同的國際化產品,挖掘機已累計推出70款產品,上半年針對歐美市場即推出10款產品。
徐工機械(000425.SZ)的中輪式起重機市場占有率全球第一,在海外擁有300家經銷商,40個辦事處,140多個服務備件中心,營銷網絡覆蓋全球180余個國家和地區,在巴西、俄羅斯、印度、印度尼西亞、哈薩克斯坦、美國、德國、馬來西亞等重點國家成立分子公司,開展直營業務,打造經銷商和直營并重的渠道網絡。
中聯重科的建筑起重機械市場銷售規模居全球第一,其中,高空作業機械海外銷售已覆蓋五大洲56個國家和地區,產品相繼進入歐洲18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高端市場,與全球各地區大型租賃公司與終端客戶相繼合作。同時,中標聯合國項目事務署農業機械長期采購資質招標項目,獲得聯合國官方認可的長期供應商資格,成為國內首家獲此資格的農業機械制造商。
縱向對比,在國際業務方面,三一重工的規模目前處于領先地位。從2018年至2020年三家企業的海外市場營收來看,三一重工由2018年的136.27億元,上升至2020年的141.04億元,增幅為3.5%;徐工機械由2018年的58.94億元,上升至2020年的61.09億元,增幅為3.6%;中聯重科由2018年的35.90億元,上升至2020年的38.32億元,增幅為6.74%。
從2021年上半年的國際業務增長情況來看,三一重工實現大幅增長,徐工機械與中聯重科也達到較高增速。期內,三一重工國際營收達到124.44億元,同比增幅94.68%,達到上一年全年國際營收的88.23%;徐工機械為48.54億元,同期增長68.48%;中聯重科為27.68億元,同期增長52.33%。
究其原因,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為,首先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全球工程機械企業普遍經營受挫,因我國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率先得到有效控制,國內工程機械企業得以較早實現復工復產,在產能、供應鏈、銷售服務網絡等方面有較強的保障,與外資企業相比優勢明顯,短期內海外市場競爭力有所提升,全球市場份額占比提升明顯。同時,由于國外疫情工程機械需求持續保持高位,國內相關龍頭企業在具備一定的海外市場渠道、服務能力、代理商體系等的基礎上,核心產品得以快速進入國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