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構級別:普通會員
- 信用等級:
資料認證
未通過身份證認證
未通過營業執照認證
- 瀏覽人次:
次
- 加盟時間:2021年01月31日
六部門聯合印發指導意見 制造業優質企業這樣培育
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第三批2930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截至目前,我國“小巨人”企業數量已達4762家。作為中小企業中的佼佼者,“小巨人”企業在推動中小企業由小到大、由大到強、由強變優中起著關鍵的承上啟下作用。
前不久,工信部、財政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快培育發展制造業優質企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進一步明確方向舉措。“十四五”期間,要培育百萬家創新型中小企業,10萬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1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1000家“單項冠軍”企業。力爭到2025年,梯度培育格局基本成型,更好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助力實體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記者采訪了工信部有關負責人及相關專家。
優質企業快速成長,但總體規模較小
“企業不分大小,只要創新能力強、質量效益高、在制造業基礎和產業鏈中發揮獨特作用,都是制造業優質企業。”工信部產業政策與法規司有關負責人說。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一批優質企業快速成長、脫穎而出。從全球看,2020年我國有133家企業進入《財富》世界500強榜單,居于全球首位。從國內看,2020年我國制造業企業500強入圍門檻提高到100億元,較2012年的64億元增長了56%。
中國信通院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研究所副所長鞏天嘯認為,制造業優質企業普遍聚焦實業主業,在綜合實力和產業鏈帶動方面表現突出,主要呈現出4個特征:一是創新能力突出,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平均研發強度達到5%,是全國規上工業企業平均水平的5倍。二是質量效益優勢突出。單項冠軍企業近三年平均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24.7%、銷售利潤率11.1%,遠高于制造業平均水平。三是國際化程度較高。單項冠軍企業主營產品出口額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近30%。四是產業鏈協同提升作用明顯。
近年來,我國優質企業量質齊升,一些前沿方向開始進入“并跑”“領跑”階段,但與建設制造強國、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相比,仍有很大提升空間。
從數量上看,優質企業總體還比較少。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研究員馬源說,2016年至今,我國先后培育5批單項冠軍企業和3批4762家“小巨人”企業,領航企業培育剛剛起步,較難支撐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從質量上看,優質企業水平仍不夠高。以創新能力來看,馬源說,2019年全球創新2500強企業中,我國企業平均研發強度為3.29%。“我國大企業、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分別為7—8年、2.5年。”鞏天嘯表示。
賽迪研究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關兵說,《意見》的出臺,將為塑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質企業厚植培育土壤,助力其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站穩腳跟,重塑競爭優勢。鞏天嘯認為,《意見》有利于企業進一步明確發展方向,在細分領域朝著“專精特新”持續做強做優做大,從長遠看有利于保障我國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
首次提出構建梯度培育格局
《意見》首次提出構建梯度培育格局,促進各類企業由小變大、由弱變強,帶動提升,力爭到2025年,梯度培育格局基本形成,發展形成萬家“小巨人”企業、千家單項冠軍企業和一批產業鏈領航企業。
馬源表示,處在不同成長階段的企業,遇到的發展瓶頸和困難不同,開展梯隊培育有利于分級分類、精準施策、讓政策供給更加有的放矢。
“產業競爭不僅是龍頭企業的競爭,也是大中小企業協調發展的競爭;也不簡單是產品的競爭,而是背后產業鏈供應鏈的競爭,是處在產業鏈供應鏈不同環節的企業實力的競爭。”在關兵看來,上下游企業各自聚焦主業,提供不同的部件或配件,彼此協同分工、緊密配合,才能保證不出現斷鏈。梯度培育有助于更好梳理供應鏈,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的自主可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