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構級別:普通會員
- 信用等級:
資料認證
未通過身份證認證
未通過營業執照認證
- 瀏覽人次:
次
- 加盟時間:2021年01月31日
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扎實推進
“十三五”時期是黨和國家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五年。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審時度勢、科學應對,領導全國人民開創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工業和信息化系統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緊扣高質量發展要求,扎實推進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促進工業和信息化保持平穩健康發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堅實支撐。
工業和信息化改革發展成就斐然
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2016—2019年,我國全部工業增加值由24.54萬億元增至31.71萬億元,年均增長5.9%,遠高于同期世界工業2.9%的年均增速。2019年我國制造業增加值占全球比重達28.1%,連續10年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國地位。目前,我國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列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戰大考中,我國依靠完備的產業體系、強大的動員組織和產業轉換能力,有效保障了應急防控醫療物資生產短時間內十幾倍甚至數十倍的增長,不僅滿足了國內抗疫需求,而且為全球抗疫提供了有力支持。我國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光纖網絡和4G網絡,光纖用戶和4G用戶占比分別達93.4%和80%,均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5G商用正式啟動,建成5G基站超過50萬個,5G終端連接數超過1億。互聯網普及率“十三五”預期目標提前完成,電子商務和移動支付交易額均居世界首位。
重點領域創新取得新突破。移動通信領域,5G國際標準必要專利占比全球領先,基于蜂窩移動網絡的車聯網無線通信技術成為國際標準并加速產業化。航空航天領域,載人航天和探月工程取得系列重要成果,“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C919大型客機加快研制試飛。船舶及海洋工程裝備領域,首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破冰科考船雪龍2號成功交付,“藍鯨1號”首次成功開采可燃冰,首艘國產航母順利下水。軌道交通領域,“復興號”動車在世界上首次實現時速350公里自動駕駛功能。新能源汽車領域,乘用車量產車型續駛里程達500公里以上,動力電池單體能量密度達270瓦時/公斤,處于世界領先水平。高端機床裝備領域,8萬噸模鍛壓力機、12米級臥式雙五軸鏡像銑機床、1.5萬噸航天構件充液拉深裝備等成功研制,配套體系初步形成。新材料領域,C919用材、8.5代基板玻璃等實現突破。2019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強度達1.32%,比2015年提高0.42個百分點。
產業結構優化邁出新步伐。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加快,鋼鐵去產能提前兩年完成“十三五”目標,產能利用率和企業經營效益明顯提高。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制造業加速壯大,智能制造深入推進,工業互聯網發展進入快車道,一批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初步建成。截至2020年6月,制造業重點領域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和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分別達到51.1%和71.5%。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新業態蓬勃興起,數字經濟發展勢頭良好,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斷提高。綠色制造工程持續推進,2016—2019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超過15%,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累計下降27.5%。“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戰略深入實施,標準體系持續完善。區域布局不斷優化,一批先進制造業集群加快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