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構級別:普通會員
- 信用等級:
資料認證
未通過身份證認證
未通過營業執照認證
- 瀏覽人次:
次
- 加盟時間:2021年01月31日
我國啟動“內循環”實現經濟獨立
全球經濟因疫情沖擊對我國外貿影響巨大,我國經濟需要從出口轉內銷,勢必將形成“內循環為主,外循環為輔”的新形態。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要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建立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中長期協調機制,堅持結構調整的戰略方向,更多依靠科技創新,完善宏觀調控跨周期設計和調節,實現穩增長和防風險長期均衡。
我國開始啟動“內循環”,化解經濟結構性問題,不亞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外界反應來看,這是我國經濟大戰略轉向的信號,也是各地經濟發展潛力的一次調整和洗牌,但需要制定一系列配套的一攬子政策。
國泰君安認為,我國對于“內循環”布局將不斷被強調,與之相伴隨的是對科技領域的投入以及以消費為代表的內需重要性不斷提升。
發展“內循環”非常有必要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我國經濟發展一直是外向而粗放,但在目前國際貿易保護主義上升、世界經濟低迷、市場萎縮的外部環境下,全球經貿環境下行,我國外循環經濟正在走弱,必須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通過繁榮國內經濟、暢通國內大循環為經濟發展增添動力,帶動世界經濟復蘇。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每個國家都非常需要經濟“外循環”,通過和其他國家之間的相互貿易來發展自己國家的經濟,這是經濟“外循環”的優勢,也是經濟“內循環”的劣勢。但是,經濟“外循環”持續的時間越久所暴露出來的問題就越是嚴重,因此發展經濟“內循環”非常有必要。
我國是全球唯一擁有完整產業門類的最大工業國,也是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有條件不依靠國外市場,全力加強自產自銷以充分保障內需,維持正常生活與生產之需,不僅要發揮內部體制與產業優勢,更要將此前過于依賴于國際產業鏈和供應鏈,通過有效科技與技術手段“搬回”國內,從而使我國經濟得以相對正常地運行,實現經濟獨立的“內循環”。
在新冠肺炎疫情引發國際政經環境相對“割裂”的背景下,打造“內循環”顯然是我國經濟繼續健康穩定發展的治本之策。目前,我國已經出現了外部需求正在不斷萎縮的現象,擴大內需的重要性前所未有的凸顯,出口形勢的影響可能是長期的,而要擴大內需,促改革、降成本、控房價、增收入或許是必然選項。
與以前“擴大內需”的提法相比,“內循環”顯然更加動態、更加全面、更加深入。因此,從2020年起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出口、消費、投資“三駕馬車”將變為消費和投資“雙輪驅動”,也就是從改革開放初期的“兩頭在外,大進大出”逐漸向內需與出口并重過渡,國內供給和需求形成良性循環。廣發證券認為,“內循環”或將成為十四五期間我國經濟發展最重要的戰略方向,以“內循環”為主的新發展格局是“十四五”期間我國經濟發展最重要的政策指引,也將成為資本市場映射的產業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