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構級別:普通會員
- 信用等級:
資料認證
未通過身份證認證
未通過營業執照認證
- 瀏覽人次:
次
- 加盟時間:2021年01月31日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民經濟呈現恢復性增長態勢
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運行造成巨大沖擊,隨著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不斷優化,宏觀政策效應逐步釋放。7月17日,在國家發展改革委7月份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國民經濟綜合司司長嚴鵬程表示,當前我國經濟正在加快對沖疫情影響,二季度以來經濟運行逐月好轉,生產需求持續回暖,支撐企穩回升的積極因素明顯增多,國民經濟呈現恢復性增長態勢,回升勢頭總體符合預期。
嚴鵬程介紹,7月16日我國上半年數據發布以后,國內外各方面都十分關注、進行了很多解讀。總的來看,雖然疫情對我國經濟運行帶來巨大沖擊,但并未傷及我國經濟的基本面。當然要看到,我國經濟運行還面臨很多挑戰,全球疫情仍在持續擴散蔓延,國際經貿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對我國的外溢影響還在演化。“我國國內一些行業還沒有完全恢復正常運行,不少企業生產經營還比較困難,就業壓力還十分突出,這些都需要下一步工作重點解決。隨著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扎實推進,我國經濟將繼續向好的方向發展。”嚴鵬程強調。
嚴鵬程認為,關于二季度經濟運行出現較快恢復的原因,其實是如何客觀看待當前我國經濟運行態勢的問題。一是統籌成效在顯現。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必須兩手抓、兩手硬,如何把握其中平衡點是一項很大挑戰。經過各方面的艱苦努力,我國不斷加強和完善疫情防控機制,在兩三個月內阻斷了本土疫情傳播。同時,有序推動復工復產復商復市,逐步恢復經濟社會正常秩序,二季度經濟實現了3.2%的增長,為下半年持續恢復打下了堅實基礎。
二是政策效應在釋放。面對疫情帶來的罕見沖擊,國家及時果斷出臺實施了一攬子幫扶企業、穩定就業、擴大內需等方面對沖政策,對穩定經濟基本盤形成了強大支撐。比如,增加赤字規模1萬億元,發行抗疫特別國債1萬億元,全部轉給地方;加大減稅降費力度,目前已累計超過1萬億元;創新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推動金融系統向企業合理讓利1.5萬億元等等,而且財政、貨幣政策直達地方基層、直接惠企利民,可以說是“精準滴灌”。
三是供需循環在改善。隨著復工復產復商復市穩步推進,疫情期間被壓抑的需求、被掣肘的供給都在逐步恢復,需求端反彈明顯。二季度以來市場消費逐月改善,汽車家電等**銷售回升,網上購物、直播帶貨持續火熱。在重大項目投資等牽引撬動下,二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4.8%,較一季度大幅提高20.9個百分點。二季度生產端恢復有力,工業增速逐月回升,6月份增長4.8%,連續3個月為正,實物量指標加快改善。服務業生產指數連續2個月正增長,6月份增速為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