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構級別:普通會員
- 信用等級:
資料認證
未通過身份證認證
未通過營業執照認證
- 瀏覽人次:
次
- 加盟時間:2021年02月07日
著力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
著力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肖亞慶在國新辦舉行的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工業和信息化系統將統籌發展和安全,以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現代化水平為著力點和落腳點,進一步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推進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不斷邁上新臺階。
回顧過去五年,工業和信息化成績非常顯著。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重點領域開拓創新取得了新進步,發展動能持續增強,發展環境持續優化,為促進實體經濟乃至整個國民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肖亞慶介紹,一是我國工業增加值由23.5萬億元增加到31.3萬億元,連續11年成為世界最大的制造業國家。制造業占比比重對世界制造業貢獻比重接近30%。二是 “十三五”時期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平均增速達10.4%,高于規上工業增加值平均增速4.9個百分點。三是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也有明顯提升,由約1.8萬億元增加到3.8萬億元,占GDP比重由2.5%提升到3.7%。
強鏈、補鏈 進一步增強產業鏈韌性
肖亞慶指出,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面對嚴峻復雜的國際形勢,特別是面對百年未遇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沖擊,工業和信息化部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履職盡責,認真履行抗疫物資的保障職能,全力以赴推動全產業鏈復工復產。 “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對我國產業鏈、供應鏈是一次實戰性壓力測試,可以說我國經受住了考驗,充分彰顯了我國完備的產業體系優勢、強大的動員組織和產業的轉換能力,但也暴露出我國在產業鏈、供應鏈上還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項。”肖亞慶強調。
目前,工信部已經開始對41個工業大類,以及下面的細類進行認真、全面的梳理和分析,繪制重點產業鏈圖譜,找出空白點和弱項短板。肖亞慶認為,分析好產業鏈、供應鏈,精準設計、精準施策、夯實基礎,對優勢集群做強,對突出短板補齊,對弱項進一步增強,進行強鏈、補鏈,進一步增強我國產業鏈的韌性。
肖亞慶表示,要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打造未來發展的新優勢。要把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放在突出重要位置,實施制造業強鏈、補鏈行動和產業基礎再造工程,著力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
針對媒體記者關于 “十四五”和全球整個環境變化下我國芯片行業有什么具體目標或者生產規劃的提問,工信部黨組成員、總工程師、新聞發言人田玉龍表示,芯片集成電路是信息社會的基石,也是信息技術的重要基礎,應該說芯片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關系到現代信息產業和產業鏈發展。
“十三五”期間,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總體上非常驕人,產業規模不斷增長。我國發布了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全面優化完善高質量發展芯片和集成電路產業的有關環境政策。一是加大企業減稅力度,對于集成電路企業自獲利年度開始減免企業所得稅,對企業發展給予了很大推動力。二是在基礎方面進一步加強提升,因為芯片涉及到基礎問題比較多,有材料、工藝、設備,涉及比較長的產業鏈,只有把基礎打扎實了,芯片產業才能不斷創新和發展。三是集成電路產業本身需要很好的生態環境,搭建平臺,能夠在產業鏈上形成互補、互相支撐的過程,所以搭建平臺、優化生態非常關鍵。
“三道減法” “三道加法”支持中小企業
中小企業是我國數量最大、最活躍的市場主體。肖亞慶介紹,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中小企業的發展,出臺了很多扶持政策。在2020年防疫期間,不少中小企業面臨困難,各方面出臺了不少扶持措施,支持了中小企業的發展。
2020年,工信部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可概括為 “三道減法”和 “三道加法”。
“三道減法”就是做好稅費、拖欠、融資成本減法。2020年全年新增減稅降費規模超過2.5萬億元,清理拖欠了民營企業中小企業沒有分歧的賬款超過了1610億元,金融機構、金融企業發放的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貸款平均利率5.08%,比2020年初下降0.8個百分點。
“三道加法”就是做好服務、數字化、融資規模加法。2020年,全國各地舉辦中小企業服務的各種活動達到了9萬多場次,服務670多萬次,服務的企業達到了5000多萬個次;實施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制造業雙創活動,培育的小巨人企業1832家,帶動了各地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3萬多家;金融機構支持小微貸款余額超過了15萬億元,同比增30.3%。
肖亞慶認為,中小企業量大面廣,涉及的領域非常寬泛,不僅需要國家支持,更需要中小企業所在地的各個地方政府出臺更精準的支持政策來扶持。從工信部的角度,主要做好中小企業發展的 “321”。所謂的 “3”就是圍繞政策體系、服務體系、發展環境三個重要領域進一步夯實基礎; “2”是聚焦融資、權益保護這兩個重點,追求實效,把這兩個重點落實,加強政府、金融機構和企業對接; “1”是緊盯提升中小企業創新能力和創新化水平這一目標,支持中小企業成為創新的發源地。
新能源汽車 “一枝獨秀”
新能源汽車是全球汽車產業綠色發展和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也是我國汽車產業發展的一種戰略選擇。肖亞慶表示,近年來,工業和信息化部和國家有關部門聯合出臺了大概有60多項各項支持政策和舉措。在各地方、各部門、各企業的共同努力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取得了積極成效, “2020年國務院發布的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 (2021~2035年)》,進一步明確了發展方向,也堅定了行業、企業、投資者發展的信心。”肖亞慶強調。
據悉,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6年位居全球第一,累計推廣了超過550萬輛。2020年,在全球新能源汽車整個汽車銷售量有所下降的背景下,我國新能源汽車 “一枝獨秀”,成為新的亮點。但肖亞慶提醒,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還處于“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在技術、品質和消費者的感受上還有不少問題,需要進一步的解決。
肖亞慶表示,下一步,新能源汽車主要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第一,提高質量。在前期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基礎上,根據市場的需要特別是用戶的體驗,進一步提高標準,進一步加強質量監管。同時,企業要不斷提高制造水平,使新能源汽車在原有基礎上再上檔次、再提高質量。
第二,促進融合。新能源汽車實際是單車本身融入了各種技術,但還要有智慧道路、通信網絡、云端技術等集成,要通過電動化和智能網聯進一步融合,開拓出更好滿足消費者需要的新的功能。
第三,優化環境。新能源汽車發展離不開充換電基礎設施的布局,要健全充電、停車等環保各項措施,同時要提高公共交通電動化的水平。
第四,擴大開放。在全面開放新能源汽車外資投資限制的基礎上,在技術創新、國際貿易乃至標準法規的制定上都持開放合作的態度,為新能源汽車發展注入新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