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構級別:普通會員
- 信用等級:
資料認證
未通過身份證認證
未通過營業執照認證
- 瀏覽人次:
次
- 加盟時間:2021年02月07日
中國經濟轉型最大的方向就是創新
中國經濟轉型最大的方向就是創新
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長形勢較為嚴峻,給下半年經濟增長提出了挑戰,要保證全年經濟正增長,取決于疫情是否會反復。7月14日,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在網易研究局撰文指出,目前,除北京外全國經濟活動基本恢復,病毒沒有再度傳染,可見既抓防控、又恢復生產是有可能的。
姚洋認為,中國經濟困難主要是消費下降造成的,因此下半年經濟驅動力首要的還是消費,也就是保證下半年經濟恢復必須得提振消費。其次,中國發展基建的效果會顯現出來。上半年上馬的基建產生的需求不會立即反映出來,到下半年就逐漸反映出來,所以下半年中國經濟增長速度肯定會有所提高。
當前,中國抗疫率先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但是國際疫情仍然比較嚴重,全球疫情防控形成了一個“時空差”,對中國來說同時帶來利好與挑戰。利好性在于中國經濟恢復是全球最好的。如果經濟恢復起來,企業訂單增加,實體經濟對流動性的需求就會跟上來。挑戰性就是有些產業受到的打擊非常大,比如航空業、旅游業、海外留學等。同時,因為國外經濟恢復緩慢,需求不振,對中國外貿企業造成非常大的影響。
姚洋分析,有觀點認為產業鏈斷裂,中國有被排除到全球產業鏈之外的可能性,但是這種說法顯然站不住腳,更有可能出現的情況反而是中國本土企業有較大的發展,占領更多的市場。現在中國經濟恢復比較慢,企業“瓶頸”仍然是在訂單上。“由于產業鏈斷裂,本來要進口的一些中間產品國外不生產了,這樣給國內企業提供了機會。”姚洋表示。
針對取消公積金制度來給企業減負的觀點,姚洋認為,企業減負是一個長期工作,在經濟下行的時候給企業減負,作用其實并不是很大。因為,現在主要是需求出現問題,即使給企業減負,生產出來的產品也賣不出去,供給上不去。所以,取消公積金制度給企業減負只是給企業發了一個福利,讓企業可以渡過難關。
姚洋認為,中國經濟轉型最大的方向就是創新,大面積的創新只能由市場來做,要給市場留下更大的空間。“十四五”期間,中國經濟發展最重要的一點還是要給予市場選擇的權利。“政府要放松管制,創造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這對企業來說是最好的一個產業政策。”姚洋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