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構級別:普通會員
- 信用等級:
資料認證
未通過身份證認證
未通過營業執照認證
- 瀏覽人次:
次
- 加盟時間:2021年02月07日
堅定不移建設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
堅定不移建設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定不移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我國即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歷史節點上,就推動“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工業和信息化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體現了一張藍圖繪到底的擔當精神,具有強烈的時代特征。站在新征程的發展起點上,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建議》的戰略部署,奮力譜寫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新篇章。
一、“十三五”時期我國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成就斐然,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十三五”是我國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的第一個關鍵五年。工業和信息化系統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用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以釘釘子精神扎實推進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十三五”時期工業和信息化領域主要目標任務即將如期完成,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進展順利,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十三五”以來,我國工業和信息化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工業增加值由24.54萬億元增長到31.71萬億元,年均增長5.9%,遠高于同期世界平均水平。2019年我國制造業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的28.1%,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光纖網絡和4G網絡,世界第一制造大國地位更加穩固。當前,我國工業和信息化已經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在創新驅動下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進程加快,為“十四五”時期高質量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一批關鍵技術和產品取得重大突破,產業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十三五”時期,我國動員各方力量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建成17個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持續實施工業強基工程,加快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基礎軟件、產業技術基礎等基礎技術和產品攻關,一批重點領域核心環節瓶頸短板問題初步緩解,產業創新和基礎能力穩步提升。“十三五”以來,我國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投入分別增長62.3%、55.1%,合計占全部研發經費比重由15.5%提高至17.3%,2019年國際專利申請量居世界第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增長27.7%,投入強度由0.94%提高至1.32%,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不斷增強,在重點領域涌現出一批創新成果。嫦娥攬月、C919試飛提速、北斗組網、天問啟程,航空航天裝備技術水平大幅提高。海斗探海、藍鯨鉆井、雙龍探極,深遠海海洋工程裝備和高技術船舶快速發展。第三代核電裝備處于國際一流水平,動力電池單體能量密度大幅提高。國產中央處理器(CPU)與國外先進水平差距縮小,11代液晶顯示器生產線投產,語音、圖像和人臉識別等人工智能重要領域專利數量全球領先。
一批新產業新模式加速涌現,制造業智能化轉型向縱深推進。“十三五”時期,我國堅持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升級不斷加速。目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生產設備數字化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分別達到49.4%和51.7%,305個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覆蓋了92個重點行業,生產效率平均提高44.9%。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貫標企業突破2萬家,煉化、印染、家電等領域接近國外先進水平。工業互聯網網絡、平臺、安全三大體系夯基架梁工作基本完成,產業規模達3萬億元,工業應用程序超過25萬個。工程機械、電力設備、風機制造等行業服務型制造業務快速發展,工業設計、信息技術、節能服務等生產**業逐步壯大。
一批重點產業鏈競爭力加快提升,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成效明顯。“十三五”時期,我國不斷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推動新舊動能接續轉換。提前兩年完成1.5億噸去產能上限目標,累計退出“僵尸企業”的粗鋼產能6474萬噸。規模以上企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超過15%,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累計下降27.5%,綠色制造體系初步建立。技術改造投資增加,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提高至14.4%。太陽能光伏、軌道交通裝備、特高壓輸變電裝備、核電裝備等重點產業鏈優勢明顯,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人工智能、風電裝備等發展迅速,加快向價值鏈中高端邁進。
一批信息網絡產品和服務加快發展,數字紅利不斷釋放。“十三五”時期,我國按照適度超前原則,連續開展網絡提速降費專項行動,深入推進電信普遍服務,建成了世界一流、質優價廉的信息通信網絡,各種各樣的網絡技術及應用飛入尋常百姓家,融入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截至2019年底,固定寬帶家庭普及率、移動寬帶用戶普及率分別達到91%、96%,千兆光纖覆蓋用戶超過8000萬戶,所有城市建成了光網城市,行政村通4G和光纖比例均超過98%,實現農村城市“同網同速”。“十三五”以來,固定寬帶和手機流量平均資費水平下降95%以上。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車聯網等新技術快速發展,遠程教育、在線醫療、遠程辦公等新業態迅速興起,共享經濟、電子商務、移動支付加速普及,煥發蓬勃生機。
一批優質企業和國產品牌脫穎而出,“中國制造”全球競爭力不斷增強。“十三五”時期,我國大力優化營商環境,完善企業服務體系,企業發展活力持續增強,制造業競爭力大幅提升。2019年我國有133家企業進入世界500強榜單,23個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知名品牌入選世界品牌500強。在信息通信、軌道交通等領域涌現出一批創新能力強的高技術領軍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專業化能力明顯提升,科技型“獨角獸”企業數量持續快速增長。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局面初步形成,制造業重點行業骨干企業“雙創”平臺普及率超過80%,共生共贏的產業生態不斷完善。
一批有競爭力的產業高地加快崛起,制造業區域布局更加協調優化。“十三五”時期,我國深入落實國家重大區域戰略,統籌優化東中西和東北地區產業布局,引導產業和要素資源向優勢地區集聚,推進產業國內有序轉移,著力培育先進制造業集群,打造制造業發展動力源。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制造業發展動能增強,創新要素快速集聚,龍頭帶動作用日益凸顯,2019年三大區域工業增加值總和占全國比重達到44.4%。一批中西部區域中心城市制造業快速發展,形成具有較強輻射帶動作用的區域增長極。產業集群化發展水平不斷提高,批復9批共416家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對全國工業增加值的貢獻超過1/3。
二、“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提質增效的關鍵階段,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的任務十分緊迫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制造業是現代化的重要基礎,從根本上決定著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當今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步伐加快。《建議》把握世界發展大勢,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這一主題,提出堅定不移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扣準了發展的時代脈搏,必將對我國發展產生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