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構級別:普通會員
- 信用等級:
資料認證
未通過身份證認證
未通過營業執照認證
- 瀏覽人次:
次
- 加盟時間:2021年02月07日
營造工業互聯網生態 賦能行業轉型發展
營造工業互聯網生態 賦能行業轉型發展
加快發展工業互聯網是大勢所趨
1.工業互聯網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引擎。工業互聯網作為新一代網絡信息技術與現代工業融合發展的新生事物,是互聯網從消費領域向生產領域、從虛擬經濟向實體經濟拓展的核心平臺,正在發展成為聚能賦能的平臺、解決問題的平臺、開放共享的平臺、創新創業的平臺,極大拓展了經濟發展的新空間。隨著數字化轉型浪潮不斷推進,工業互聯網產業蓬勃發展,特別是5G技術的快速發展為工業互聯網的發展提供有利的技術支持,與此同時,隨著國家出臺相關工業互聯網利好政策,中國工業互聯網行業發展步入快車道。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工業互聯網行業市場規模已達9101億元,2021年突破萬億大關,預計2022年達11056億元。據專家預測,未來15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規模將超11萬億元。目前,工業互聯網已經延伸至45個國民經濟大類,加速貫通產業鏈和供應鏈上下游??梢哉f,發展工業互聯網對于支撐經濟數字化轉型、培育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發展與否將決定未來整個經濟發展走向。
2.工業互聯網為實施制造強國戰略提供關鍵支撐。作為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深度融合的重要載體,工業互聯網為智能制造提供服務,為智能制造打造全新的“工業操作系統”,是實現智能制造的基礎。我國已將智能制造上升為國家戰略,在國家戰略引領下,我國智能制造市場規模持續擴大。據統計,2020年我國智能制造業的產值規模約為2.5萬億元,根據我國智能制造行業發展現狀和趨勢分析,預計未來幾年我國智能制造行業將保持15%左右的年均復合增速,到2026年,我國智能制造行業市場規模將達5.8萬億元左右,行業增長空間巨大。
3.工業互聯網為傳統行業轉型升級提供強大動力。據預測,我國工業企業通過部署工業互聯網,將使生產效率提高20%、成本下降20%、能耗下降10%。工業互聯網的發展,無疑將為我國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促進轉型升級提供強大動力。特別是大型石化、鋼鐵這些傳統產業,由于技術復雜、工藝流程長、生產成本高、環境影響大等原因,越來越不適應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的要求,亟需加快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戰略轉型。近年來,國內鋼鐵工業也開展了基于工業互聯網的實踐探索。2021年,共有13家鋼鐵企業應用案例入圍“2021年工業互聯網平臺創新領航應用案例”,8家企業入選“2021年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項目”。鞍鋼與中國移動合作,結合5G和工業互聯網平臺技術,將企業的人、機、物、系統進行互聯,實現了機器視覺質檢,帶鋼常規缺陷檢出率達95%以上,在線綜合缺陷分類率超過90%,提高成材率的同時減少了停機時間。隨著融合創新的不斷深入,工業互聯網將在鋼鐵行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傳統產業應用工業互聯網任重道遠
工業互聯網與傳統產業融合創新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還存在諸多問題與挑戰。以鋼鐵工業為例,鋼鐵工業是典型的流程工業,傳統發展模式由于系統分散、技術復雜、工藝流程長、生產成本高、環境影響大等原因,越來越不適應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的要求,亟需戰略轉型,但在轉型過程存在以下難點:
難點一:流程復雜性。鋼鐵生產流程是一個非常龐大復雜的系統,包括采礦、選礦、燒結、煉鐵、煉鋼、軋鋼等諸多環節,不僅系統功能、組成和結構復雜,而且物質流、能量流、信息流的輸入輸出也非常復雜。
難點二:生產過程不確定性。鋼鐵生產的煉鐵、煉鋼、軋鋼等生產過程至今仍處于黑盒狀態,物料粒度結構、組成與形態都在不斷變化,難以借助單一技術手段來進行追溯與跟蹤,如何將黑盒變成白盒,實現工業過程精準感知和可視化、透明化,仍是鋼鐵企業面臨的難題。
難點三:管理模式不適應。長期以來,鋼鐵生產布局分散,各環節管理基礎和信息化水平參差不齊。比如,網絡基礎建設還有待升級,數據云建設還有待加強,人工智能建模和算法還有待研究,互聯網生態環境還有待完善,以上問題導致短期內難以建立規范化的、智能化的工業互聯網體系。在這樣復雜的條件下實現智能化轉型難度巨大。
近年來,基于最新發展形勢和戰略,國內鋼鐵工業領域也開展了“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的探索實踐,并提出了“智慧化”的發展目標。這里所謂的“智慧化”不是簡單的信息化、網絡化或智能化,而是“戰略+管理+技術”的全面創新,是遵循系統工程理論,以工藝技術升級為基礎、以“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為手段,統籌優化資源,實現生產效率與經濟社會效益自主動態平衡的新發展模式。
實施“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新模式的關鍵點是物質流、能量流、信息流、資金流的集成和高效調控,應重點依托工業互聯網平臺和智能制造技術,從智慧感知、智慧生產、智慧管理、智慧生態四個層面入手,解決和突破相關基礎理論與關鍵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