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構級別:普通會員
- 信用等級:
咨詢熱線:0537-2718308
資料認證
未通過身份證認證
未通過營業執照認證
- 瀏覽人次:
次
- 加盟時間:2022年06月02日
工信部馮偉:培育信息時代的企業新型能力
馮偉:我想圍繞今年5月份28號文的做一個解讀,從我們為什么要發28號文開始。28號文的解讀,包括兩類平臺、三個能力、三個模式。首先說一下面臨的形勢,今年高層講話明確指出來,要著力推動互聯網與實體經濟深入融合發展,技術流、資金流、人才流、資源流、促進資源配置優化,從交易效率和生產效率兩個層面提出了要求。從全球來說,所有的企業都在不停的借用這種先進的信息技術,塑造企業的靈活性。
主要發達國家也在對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進行布局,美國實施先進制造業計劃,包括提出了制造業回歸、再工業化一系列的概念。德國有工業4.0,法國有未來工業,當然包括印度在內的一些發展中國家也提出了類似于智能制造的戰略。
2015年5月份我們提出來中國制造2025文件,28號文,2016年的深入制造業互聯網聯合指導意見也是28號文。在7月份發了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國家密集出臺政策目的是為了首先確定制造強國建設,協同推進。去年12月底,工信部拿出一個指導意見,集中推進上述兩個文件,中國2025和互聯網+行動,這也是我們為什么要起草這個文件初衷。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有幾個特點,這是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核心特征,另外也是2008年金融危機后推進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指導意見重要舉措,也是現實選擇。
那么我們要正確的理解落實28號文,明確定位,制造業是主體,在整個環節中,包括從采購到研發,制造交易到平臺服務。制造是其中一個關鍵環節,其他所有環節的目的是為了把產品生產制造出來,目的是為了社會服務,制造業是主戰場,是國民經濟的主體。
消費環節更注重交易效率,制造環節更注重生產效率。在消費領域我們現在在互聯網+領域,互聯網+發展非常的快速,也出現一些各種各樣的問題,在這個領域要把速度放緩一點,發展更好,在制造領域互聯網剛剛起步,所以這是踩油門的一個階段。制造端的主體是制造企業,要正確理解落實28號文,充分發揮我國的兩大優勢——制造業大國和互聯網大國。
發揮兩個大國的三個效應,疊加效應、聚合效應、倍增效應,它是循序漸進的一個進程,這些優勢充分的疊加起來然后產生化學作用,最后產生倍增的效果,不是一個簡單的加倍而是乘法。在這個過程中也面臨一些問題,5個核心問題,平臺支持不足,核心技術薄弱,應用水平不高,安全保障不夠。西門子平臺,能夠解決整個問題,匯集上下游企業,整個產業鏈的數據,包括生產營銷等各方面的數據來提供服務,在這個平臺上再融合企業。中國缺乏這種世界性的融合企業,所能夠提供一些平臺**仍需進一步加強。
在核心技術方面,在一些公共產品方面,我們的市場也是國外一些企業占主導地位。
在應用里,做兩化融合,形成互聯,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數字化與自動化,體現一種簡單的,社會層面的或者能夠讓這些實現一個自動化的生產,包括數字化研發,這方面做的還可以,超過了一半的比例,基層互聯,智能協同,應用水平明顯還是很低,智能協同,只有個別的企業實現了這些。
在做兩化融合過程中,發現一些問題,包括基礎薄弱,流程管理缺位,企業管理信息化兩張皮,這些問題,也是下一步需要解決的。
下面說一下主要任務。
一條融合主線,以激發制造企業創新活力,發展潛力和轉型動力為主線,“互聯網+”和“+互聯網”從一定程度上是相通的,其核心是推動企業生產模式和組織方式變革,增強企業創新能力和創造活力,互聯網作為一種通用共性技術,與蒸汽機和電力技術一樣,正在深入改變。
兩類平臺,主要是圍繞雙創來展開,國家領導這么重視雙創,是因為2014年9月在達沃斯論壇上,提出雙創,雙創是小微企業生存之路,在歷次的國務院會議上提出雙創,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緊密結合起來,形成一場新的工業革命。華龍一號,在設計線上只有十幾個工作人員,至少和20個城市,500多個終端相鏈接,匯集了至少上千人的智慧。大企業的雙創,大企業要充分發揮資源密集包括一些資源的優勢。
什么是基于互聯網雙創平臺,基于語音大數據,是企業內部企業中的研發平臺,而在互聯網中,可以為其他企業,為中小企業,提供技術支撐。那么其次是一個要素匯集平臺,匯集各類研發,包括工具包括生產等的生產要素。再次它是個能力交易的平臺,我們提出共創的一些概念,雙創平臺,產品交易到一個能力的交易的實現。
最后是一個資源整合的平臺,有些企業會有些科研機構,包括高校來參與、包括融資、包括人才都可以在其中進行整合。舉個例子,海爾為小企業提供服務平臺,建立一個生態,把自己現有的能力技術工具可以提供服務以這種方式,然后組織微型化,傳統科層制由上而下。員工的積極性、創造性,都是被遏制,現在自己是為自己打工,自己為自己工作。需要激發創新這種活力。
這是簡單一個成果,也是很有效果,130萬的就業機會。雙創還有一個優勢,背靠大樹好乘涼,具有上下游的優勢,海爾的平臺上,成功率達到48%,一般的只有10%,更有效的進行創新創業。
互聯網企業管理制造業企業的管理,具有很強烈的推動作用。從古典管理理論,流水線科學管理以及豐田的精益管理,到互聯網時代雙創平臺。第一階段19—20世紀初的時候,以福特制大規模流水線提高生產效率,在他們之前效率比較低。第二個階段20世紀,主要是面向大規模低成本,解決質量成本的問題,結合這個日本成為制造業強國。目前情況下把雙創做好,把數據也作為一個創新驅動的要素,把企業從點到系統能力的提升進行一個轉變,這可能將會是中國進行彎道超車歷史機遇。
如何推動雙創平臺建設,包括在國企推動。在資源整合方面支持一些互聯網企業來建設平臺。
三種新模式,網絡化協同制造。在網絡化的一些案例,在一些大型的復雜產品設計生產制造的過程中,要涉及到的方方面面都很多,很多公司就選擇眾多上下游的企業,在設計研發制造商的創新,提升他們的資源利用率降低成本。
淘工廠,也是一個能力交易的典型的案例,很多工廠現在都存在這種產能過剩,當然一方面面臨產能過剩,一方面又有一些企業產能緊缺,小微企業創業生產去把這種生產能力通過這個平臺給聚合起來,提供能力的交易,這也是一個很典型借助互聯網平臺達到能力交易。沈陽某企業通過此方法,實現用戶降低成本,沒有必要買一個高昂的數控機床進行生產,按照它的使用時間來進行計費,這樣就會給一些創業企業提供一些便利。
第二個模式個性化定制,個性化定制把傳統B2C的模式,向C2B轉變,原來是生產出產品然后開展營銷把產品賣出去,現在根據用戶的需求,來進行一個定制化的生產,在電子行業、家電、服裝、家具,國內已經做的比較好。
建立極少量定制化產品的生產體系,柔性化定制化的生產。有一個看法是有一種自動化是看得見的自動化,機械化自動化的生產,另一種是看不見的自動化,自動化是數據的流動。它通過根據用戶的需求,銷售管理,反復到生產的設計,工業的設計,生產制造,它把在復雜系統中讓數據進行一個自動的流動,這才是自動化的本質。
第三種是服務型制造,服務業離開制造業,制造業離開服務業難以取得長遠發展,制造業不但要給用戶提供產品也要提供服務,向產品服務系統進行演進,美國制造業服務型制造大概占到60%,中國制造業服務業制造只占到2%。
美國工業互聯網提出面向產品的生產周期智能服務是他們的核心業務,工業4.0和智能服務是兩大理念。
GE設備管網系統,通過遠程診斷平均故障排除降低了2個小時,通過這種方法,不是簡單提供產品,原來提供產品打電話讓售后服務上門維修,而現在是發現有問題主動上門去維修,開展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務。你不用去買我的產品,我給你提供服務,我提供人員去管理服務。
在傳統制造和智能制造的區別是生產方式,從生產者驅動向消費者驅動進行演變,管理模式從傳統新一代的管理變革演進。
三個支撐能力,包括三個基礎技術,系統領域方案和安全。這個是28號文中我們提出,技術材料、技術工藝、技術零部件,今年28號文,硬的是自動感知,軟的就是工業核軟件,平臺工業云和智能服務平臺,制造業互聯網融合關鍵的技術。這是焊接點,制造業和互聯網的焊接點就在這四個點上。強化軟件支撐和定義制造業的基礎性作用,即從軟件的角度,在轉變定義網絡定義存儲,定義數據中心,也在定義產品,定義流程生產方式。所以簡單說包括智能手機,智能手機用到現在,不管是蘋果、三星、華為,本質上硬件手機功能區別并不大,產品功能靠加載的APP來體現。如果說我們用了一個通訊工具,就是一個電子商務工具,不是取決于它的硬件,而是取決于軟件。
在設計環節表現非常明顯,這個很顯然是影響產品功能的能力。我們把整個產品這個流程概念設計,對傳統的設計流程進行一個修改的話,在驗證環節,通過使用軟件包括通過使用虛擬制造,可以把反饋的完結提前到設計功能設計概念環境,這樣就會降低它的設計的成本,而提升它影響產品的能力。
第二個能力系統解決方案,28號文也提出,面向重點行業,智能生產線,智能車間,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組織開展行業方案,為中小企業提供標準化。那為什么要提出方案,首先是有需求,互聯網+如何產生新的需求?在傳統的特別是現在中國面臨的,不只是有3.0到4.0演變的過程,而大部分都是2.0。我們有這個需求,很多企業制造單元,如何鏈接成智能生產,老舊的設備,研究設計怎么進行有效對接;其次是有市場,我國是全球規模最大,市場增速最快,工業門類最全的行業,信息化商業最復雜的市場,所以有很大一批企業都需要專業的技術方案去給他們提供系統解決方案,系統能力這種服務。
最后我們也有作為,比如說推出的信息智能解決方案,國內制造非常廣闊具、有很好的市場發展的潛力。工信部也會著力培育一批青年方案提供商,會有一個制造業互聯網發展的專項,里面也會提出一批解決方案。
在西方國家包括西門子這些工業企業在不斷的軟件化,而谷歌IBM、SAP,微軟在國內的包括制造業也在進行互聯網的轉型,他們也培育了一批包括一批系統解決方案,解決方案提供商已經成為新一輪的主導者。
第三個能力是安全能力,安全商標法要做的一些工作,簡單說一下,以戰略法規為指導、標準規范為依據,機構建設為抓手,安全技術產業為保障,預警應急等能力建設為重點。
第二個是開展試點示范。工業控制系統要建一個國家信息安全保障中心。這個中心是小核心大機構,依托技術保障機構來建設,整個包括應急基礎研發的體系。
政策措施,在體制機制國企改革,財政支持,稅收金融、用地用房人才培育等方面。著重介紹幾個,一個是稅收方面。推動制造企業基于互聯網,著力開展新業務,讓他們能夠享受互聯網企業的稅收政策,這也是28號文的一個亮點,也是真正利于制造企業謀一些真正的實惠。
在國企改革方面。這又是一個試點示范,制造業互聯網試點示范,剛才講的雙創平臺工業云工業大數據,工業電子商務,輕工業系統幾個方面進行試點示范。解決方案分成兩類。
國際合作這塊我們推進“中國制造2025”“工業4.0”對接,分成幾個方面。一個是機制,機制方面建立一個副部長級,司局級,政府方面對接的機制,在民間推動中德制造聯盟,德國工業4.0平臺進行推進,在知識產權標準法律人才方面合作交流,標準方面在國際標準組織中一塊推出一些標準,國際標準的發布,試點示范,前一個月,遴選了首批14家試點示范企業,包括一些產方的合作和它的培養園區合作的方面,一些試點項目,明年再提供第二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