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構級別:普通會員
- 信用等級:
咨詢熱線:0537-2718308
資料認證
未通過身份證認證
未通過營業執照認證
- 瀏覽人次:
次
- 加盟時間:2022年06月02日
智能制造要需求牽引問題導向
為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最近國務院四部委印發了制造業5大工程實施指南之一:“智能制造工程實施指南”(以下簡稱“指南”)。
指南為制造業企業發展智能制造指明了基本原則、總體目標、重點任務、組織實施、保障措施等。它是國家對發展智能制造的總體布局和藍圖設計,是企業發展智能制造的綱領性指導意見。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興起,德國工業4.0,美國工業互聯網、歐盟出臺了“新工業革命”戰略 、中國制造2025,它們一個共同的發展方向就是制造業必然走向智能制造。
一、發展智能制造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1.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必然。隨著中國要素成本的不斷上升,傳統比較優勢的削弱,資源環境壓力的加大,中國工業轉型升級,走智能制造之路是必然的選擇。
2.是科學技術發展的必然。信息技術特別是信息通信技術的發展,深刻地改變了人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社會形態。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的廣泛應用,使得信息物理系統CPS應運而生,它將物理世界與信息世界融合在一起,掀起了新一輪的工業革命。發展智能制造是技術發展的必然
3.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農業現代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廣大農村受教育的水平的提高,從事簡單勞動和重體力勞動的人越來越少,招工難將成為常態。所以發展智能制造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
4.獲取可持續發展競爭優勢的必然。企業的競爭是人才、技術、成本和服務的競爭。當各種各樣的智能產品快速出現在我們眼前;當同行在智能工廠里,以高效率、高柔性的裝備,以精益的管理,快速響應客戶個性化的需求,低成本的生產產品的時候;當別人以互聯網+的方式為用戶提供貼心周到的服務時候;傳統的企業將蕩然無存。為了獲取可持續發展的競爭優勢必須走智能制造的路。
二、發展智能制造應該遵循的基本原則
我非常贊賞在指南總體要求中提出的“統籌規劃、分類施策、需求牽引、問題導向、企業主體、協同創新、遠近結合、重點突破”的基本原則。下面我從企業的角度談談對這些原則的理解。
1.統籌規劃、分類施策
由于智能制造的長期性和復雜性,必須進行“統籌規劃、分類施策“。首先智能制造是企業長期發展戰略,大部分企業不是3-5年可以實現的,必須緊緊圍繞企業發展戰略,編制企業智能制造總體發展規劃,進行頂層設計,分步實施。另外是智能制造的復雜性需要統籌規劃。智能制造包括智能設計、智能產品、智能經營、智能生產、智能服務、智能決策眾多內容,他們之間集成關系非常復雜,只有進行總體設計,才能避免信息孤島的出現。
2.需求牽引、問題導向
智能制造是為企業戰略服務的,是為提升企業競爭能力服務的。必須認真研究企業發展戰略,找出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競爭能力和發展的優先順序,用智能制造的手段培育和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競爭優勢,不是面面俱到。有些企業可能是發展智能產品是頭等大事,有些企業產品銷路很好,制造能力不足,就需要發展智能生產。總之“需求牽引、問題導向”是必須遵守的原則。
3.企業主體、協同創新
企業是智能制造的收益者和風險承擔著。智能制造是為企業提高競爭能力服務的,不是面子工程,不是為了追求示范而示范,即使你爭取到了國家的資金支持,企業要對智能制造的全部投資負責,一定要進行投資效益分析,風險分析。智能工廠建成了,企業垮臺了,這種教訓歷史上不是沒有發生,但這是企業的責任。
智能制造技術的復雜性,需要產、學、研協同,發揮各自之所長,協同攻關。另外要發揮“雙創”的作用,調動全社會的資源為企業創新服務。
4.遠近結合、重點突破
前面講過,智能制造的內容很多,受資金、技術、能力的限制,不可能一口吃個胖子。必須抓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競爭能力這個牛鼻子,抓住制約企業發展的主要矛盾,將這樣的任務作為當前的任務,重點突破,這樣才能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浪潮中,制造業走向智能制造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企業必須積極、穩妥、有序、實效的推進智能制造,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