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構級別:普通會員
- 信用等級:
咨詢熱線:0537-2718308
資料認證
未通過身份證認證
未通過營業執照認證
- 瀏覽人次:
次
- 加盟時間:2022年06月02日
由大變強,中國裝備制造業要真正成為經濟增長拉動力量
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水平直接影響一國經濟的競爭力,決定著一個國家現代化的進程。進入21世紀,主要發達國家均把裝備制造業置于優先發展和占據全球新一輪競爭布局的重要地位。在今年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強調:“裝備制造業要成為科技創新的主戰場”。國務院印發的《中國制造2025》中,10個重點發展領域有7個半涉及裝備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將成為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推動力。
日本經濟學家的戰略產業領先增長理論表明,當電力和鋼鐵工業完成了第一組和第二組戰略產業的使命之后,第三組領先發展的戰略產業將是裝備制造業。當前我國裝備制造業自身創新能力還比較弱,導致在經濟轉型期中,裝備制造業不僅沒有成為拉動力量,還成了拖累。裝備制造業創新能力不足直接阻礙了裝備自身的發展。因此,裝備制造業要成為經濟發展的拉動力量必須做到:著力應用主導、重點突破,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精密機械及智能制造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新能源等戰略型、先導型產業,支持商業模式創新和市場應用推廣、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形成產業倍增升級的新興力量;著力轉型發展、提質增效,優化發展產業,加強技術創新,培育新的特色和品牌,形成產業倍增升級的穩固力量;著力高端引領、智能高效,促進信息技術向設計、生產、市場等環節滲透,開展重點產業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加快發展個性制造、智能制造、精密制造,推進智能工廠建設,推進成都制造向成都智造、成都創造轉變;著力面向全球、高端嵌入,利用規模優勢,促進制造業融入“一帶一路”,加快打造深度參與國際產業體系的先進制造業基地。
聚焦突出矛盾和明顯短板 推動我國裝備制造業由大變強
“中國制造的筆能不能和國外的一樣書寫流暢?”常務會議上總理之問直接道出了我國裝備制造業為其他行業服務的尷尬,在某些領域,裝備制造業不僅沒能成為創新的主要推動者,還限制了其他行業的創新能力。破解以上難題,是“十三五”裝備制造業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課題。
在裝備制造業創新方面。必須堅持《中國制造2025》國家戰略方向,堅持問題導向,聚焦突出矛盾和明顯短板,推動主配牽手、產需結合、協同創新、鏈式發展。改變“整機帶動零部件”自上而下的舊有發展模式,重新構建自下而上開放協同的創新模式,從根本上夯實我國裝備制造業發展的根基,推動裝備制造業由大變強。
在裝備制造業自身發展方面。以高鐵軸承為例,其是制約我國高鐵快速發展的主要矛盾和問題,要重點支持和解決。首先要做好“主配牽手”,鼓勵對軸承有需求的整機廠參與軸承的研制攻關,把使用過程中對軸承發現的問題和軸承研制單位進行充分溝通和交流,并做好產品后期的試驗驗證工作;其次,軸承制造企業要把軸承產業鏈上的環節一一分解,找出到底是滾珠、支架、鋼圈哪個環節出了問題,是材料問題,還是加工工藝或設備的問題……從而進行鏈式攻關,實施“一條龍”攻關計劃。
在裝備制造業為其他行業服務方面。以圓珠筆為例,裝備制造業企業要和圓珠筆制造企業做好“產需對接”,深入了解用戶需求,將裝備制造技術和制筆工藝技術有機結合起來,開發出高端制筆專用設備,不僅保證產品質量,而且大大提高生產效率。其自身也受益于下游行業的升級發展,例如在科學儀器領域,80%以上的創新來自于用戶。因此,裝備制造業向用戶提供創新推力,用戶反過來向裝備制造業創新拉力,最終形成創新發展的合力。
在明確重點任務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政策措施,整合各方資源,組織推動產業鏈上的企業聯合攻關,調動全社會力量集中某一核心環節開展攻關。針對不同的問題使用不同的解決方式,既可以由工業強基等重點工程資金引導,也可以使用技術改造資金,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資金,或者引入社會資本、金融資本等,還可以采用首臺套、稅收優惠等多種政策支持方式,從而實現精準創新。一個個顯示度不高的“小問題”解決了,加起來就是一個大成就。
基于中國擁有的世界上最完整的制造體系,充分調動制造業上下游協同制造、合作創新,相信大家圍著市場需求這個圓心跳集體舞的場面將成為未來中國制造創新發展的一道獨特而亮麗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