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構級別:普通會員
- 信用等級:
咨詢熱線:0537-2718308
資料認證
未通過身份證認證
未通過營業執照認證
- 瀏覽人次:
次
- 加盟時間:2022年06月02日
工信部苗圩:實施五大工程推進“中國制造2025”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日前撰文指出,必須充分認識和準確把握全球制造業發展出現的新變化新趨勢,科學分析我國制造業階段的關鍵特征,通過實施《中國制造2025》,加快我國制造強國建設進程。為此,將推進實施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智能制造、工業強基、綠色制造和高端裝備創新工程,著重實施五大工程,推進《中國制造2025》實施。具體包括:
第一、實施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程
重點圍繞制造業重大共性需求,依托企業、高校、科研院所改建新建一批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充分發揮行業骨干企業的主導作用,高校、科研院所的基礎作用,行業組織的橋梁紐帶作用,開展產學研協同創新。建設一批促進制造業協同創新的公共服務平臺、重點行業領域工程數據中心、重大科學研究和實驗設施。到2020年,重點形成15家左右制造業創新中心,力爭到2025年,形成40家左右制造業創新中心。
第二、實施智能制造工程
信息技術和制造業的深度融合將成為未來產業競爭的制高點。要搶占這一制高點,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也是實現我國制造業由大變強的根本路徑。實施智能制造工程,要緊密圍繞重點制造領域的關鍵環節,開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裝備融合的集成創新和工程應用。要支持產學研用聯合攻關,開發智能產品和智能裝置并實現產業化。要在基礎條件好、需求迫切的重點地區、行業和企業中,分類實施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及應用推廣。要加快建立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和信息安全保障系統,搭建智能制造網絡系統平臺。到2020年,制造業重點領域智能化水平顯著提升,試點示范項目運營成本降低30%,產品生產周期降低30%,不良品率降低30%;到2025年,制造業重點領域全面實現智能化,試點示范項目運營成本降低50%,產品生產周期降低50%,不良品率降低50%。
第三、實施工業強基工程
工業基礎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簡稱“四基”):關鍵基礎材料、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先進基礎工藝及產業技術基礎。工業基礎能力是制造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其發展水平直接決定著工業產品的性能、質量和可靠性,是一個國家產業競爭能力的根本體現。這些年來,我部在工業強基方面開展了一些工作,梳理出了近期需要重點發展的80種關鍵基礎材料、185項核心基礎零部件、105項先進基礎工藝和63項產業技術基礎,并提出了重點行業“四基”發展方向和實施路線圖。下一步,我們要通過實施工業強基工程,努力到2020年,40%的核心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實現自主保障;到2025年,70%的核心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實現自主保障。
第四、實施綠色制造工程
組織實施傳統制造業專項技術改造,開展綠色低碳產業化示范。實施重點區域、流域、行業清潔生產水平提升計劃,扎實推進大氣、水、土壤污染源頭防治專項。制定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企業標準體系,開展綠色評價。到2020年,建成千家綠色示范工廠和百家綠色示范園區,部分重化工行業能源資源消耗出現拐點,重點行業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下降20%;到2025年,制造業綠色發展和主要產品單耗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綠色制造體系基本建立。
第五、實施高端裝備創新工程
圍繞重點突破領域,組織實施大型飛機、航空發動機及燃氣輪機、民用航天、智能綠色列車、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智能電網成套裝備、高檔數控機床、核電裝備、高端診療設備等一批創新和產業化專項、重大工程。開發一批標志性、帶動性強的重點產品和重大裝備組織開展應用試點和示范。到2020年,上述重點領域實現自主研制及應用;到2025年,重要領域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裝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